“三国演弈棋”是三个人玩的象棋游戏,是棋盘上的“三国演义”,是名着《三国演义》的实战演示版。三个玩家分别代表曹操、刘备、孙权,互相攻伐,最终战胜两方一统天下。本棋通过结盟以及对汉献帝力量的合理使用(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人充分体会到三国时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各种战略决策。三人对弈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将围魏救赵、隔岸观火等中国传统军事谋略充分体现。

中文名

三国演弈棋

别名

三国棋

游戏类型

休闲

玩家人数

3人

主要角色

魏 蜀吴 汉

走棋顺序

吴国(绿方)先走,其他按照逆时针顺序,每人一步。

被“将”先走

为鼓励进攻,如果一方被将,由被将方自动应“将”。例如,如果蜀国去“将”魏国,那么此时由魏国走棋解“将”,而并不是按照逆时针顺序由吴国走。但如果两方同时被“将”,则依然按照逆时针顺序走棋。

如下图所示:

此时轮到蜀(红)走棋,红如果用炮前进去“将”魏国(黑),那么此时由黑走棋应将,而不是按逆时针顺序由吴国(绿)走。红炮前进“将”黑棋,黑棋如果上士,那么仍由红走,红炮可以打掉绿炮,继续将黑棋,则黑棋继续应将。如果红棋没有“将”魏而是走的其他棋,那么此时才按照原逆时针顺序由吴国走棋。

介绍

一、简介

“三国演弈”是三个人玩的象棋游戏,三人分别扮演曹操、刘备、孙权,互相攻伐;可结盟、废帝,最终战胜两方一统天下。由于规则简便,易于普及,最近几年开始流行起来。在游戏中,围魏救赵、隔岸观火等中国传统军事谋略被充分体现。

二、基本规则

如图所示,魏(黑)据许昌,蜀(红)据成都,吴(绿)据建业。棋子53枚,每枚棋子都代表一名三国人物。

为体现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形势,在洛阳城外的虎牢关附近配置了汉献帝(黄)一方。棋盘四角为当时的四个少数民族:乌丸、山越、南蛮、羌族。按照三国时的地理位置将魏、蜀、吴分别摆在上、下、右侧,三个玩家分别执魏、蜀、吴对弈,相互攻伐。黄棋在玩家结盟或废帝前静止,不受任何一方控制。

棋子走法

车、炮、士、将的走法与中国象棋相同;

马:走"日",但无"蹩马腿"限制,强化古代骑兵作用,且只有马能结盟或废帝,体现其战略重要性;

相:在本国境内走"田"字,但无"填象眼"限制,以加强防御;

兵:兵驻守在本国防线上,为体现古代步兵的防御作用,兵在防线上可横走,相互救援,但不许后退;越过国境线(防线前一条线)后即可前后左右冲杀,但每次限一步,后退时最多只能退到本国国境线上;

炮:炮在开局第一回合走棋时不能走出国境线;

汉方走法:在结盟或废帝前,汉帝及三车一炮为静止状态,不可移动,结盟或废帝后方可参战。

走棋顺序

吴国(绿方)先行,其他按照逆时针顺序走。

被“将”先走

为鼓励进攻,如果一方被将,由被将方自动应"将"。例如,如果蜀国去"将"魏国,那么此时由魏国走棋解"将",而并不是按照逆时针顺序由吴国走。但如果两方同时被"将",则依然按照逆时针顺序走棋。

结盟

任何两方可结盟攻打第三方,方法是由本国骑兵(马)跳到想结盟的国家所在的点(汉帝附近)。如蜀国的"马"跳至"魏"点,则表示此时魏蜀结盟。

废帝

本棋中汉帝在各方结盟前不可移动,但可被任一方废掉,方法是由本国骑兵跳至汉帝所在位置即可将其废掉。废帝后汉方的三车一炮将归废帝方指挥,但其它两方将自动结盟共同攻打废帝方。游戏中结盟或废帝只有一次机会。

联盟解体

任意两方一旦结盟,则联盟任何一方不能主动解除联盟。除非联盟中的一方被第三方消灭,则联盟自然解体。如果联盟方战胜了第三方,那么联盟也立刻解体,双方由联盟转为对战状态。

兵力收编

不论是否结盟,如一方最先将另一方将死,则收编其残兵。"将"死指本国兵力可直接杀死对方主帅。

困毙

三方中一方如处于困毙状态则认输,战败方拿掉棋子,另两方继续搏杀。

胜负判定

一方“将”死另两方则为胜者,无法分出胜负则为和棋。

一方单纯利用自己兵力将死另一方而收编其兵力,这很好理解。但是游戏中往往会出现一方利用第三方兵力而将死对方的情况,那么此时该判定谁是收编者呢?规则规定,以最后走棋且最后走棋者能用自己兵力吃掉对方老帅的一方为收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