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东区隶属于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0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昌吉回族自治州原米泉市和原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合并成立。

全区总面积3407.42平方千米,辖5镇2乡,8个街道,81个行政村,75个社区。

201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279620人。

2019年,米东区全年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5%;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为2.76:65.06:32.18,一产比重比上年上升0.2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比上年上升6.27个百分点。

中文名

米东区

别名

米泉

行政区划代码

650109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

地理位置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面积

3407.42平方千米

下辖地区

乌石化、卡子湾、甘泉堡

政府驻地

府前路

电话区号

0991

邮政区码

831400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红光山、天山森林公园、峡门子、东道海子、七剑影视城

机场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

火车站

乌鲁木齐火车站

车牌代码

新A

地区生产总值

353亿元(2018年)

方 言

兰银官话-北疆片

人 口

279620人(2019年末总人口)

历史沿革

西汉前期属车师后王庭。

西汉,宣帝神爵三年(59年),属西域都护设立于车师的戌已校尉管辖。

魏晋南北朝时,为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据地。

唐朝,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于天山北麓设庭州,下辖的轮台县治就在现今县境内的大破城。北庭都护府下设的静塞军就在轮台境内。

两宋,先属高昌国,后为西辽属地。

元朝,轮台由设在别失八里宣慰司管辖。元末,为瓦喇游牧区。

明朝,先后为和硕特部、额鲁特部所据。

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于境内古牧地建辑怀城。翌年,设迪化直隶州,古牧地一带为该州所辖。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古牧地一带属迪化县治范围。

米东区

中华民国十年(1921年),设置县佐,取名乾德,仍属迪化县署。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正式建立乾德县治,县治驻三道坝(今三道坝镇)。

1953年11月20日,更名为“米泉县”,因此地多泉又盛产大米而得名,县政府驻地迁移到古牧地(今古牧地镇)。

1996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米泉县,设立米泉市。

2007年06月30日,撤销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设立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以原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的行政区域为米东区的行政区域。

2007年08月1日,米东区正式挂牌成立。行政区域面积3407.42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40平方千米。辖5镇2乡6个街道,总人口33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府前中路。

2007年10月,乌鲁木齐市政府决定将原东山区芦草沟乡的葛家沟村、石仁子沟村和涝坝沟村整建制划归水磨沟区管辖(水磨沟区面积增加186平方千米)。[3]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米东区总面积3407.42平方公里,辖8街5镇2乡[4],共有81个村、75个社区。

行政区划

街道/镇/乡

下辖社区/村

石化街道

8社区:中兴社区、朝阳社区、安和社区、光明社区、老指挥部社区、奋进社区、佳瑞社区、佳祥社区  

地磅街道

9社1村:东山社区、碱沟社区、大洪沟社区、芦草沟社区、小红沟社区、金河社区、健民社区、东瑞北路社区、东盛社区,卡子湾村  

卡子湾街道

9社:育林社区、佳园社区、利民社区、象新社区、创业社区、文化路社区、华兴社区、卡子湾社区、华盛社区  

古牧地东路街道

9社:新星社区、北苑社区、南苑社区、祥和社区、益民社区、永乐社区、振兴社区、祥瑞社区、丰源社区  

古牧地西路街道

12社:新华社区、园艺社区、八方社区、新园社区、安居社区、明珠社区、西营社区、佳和社区、乐业社区、永兴社区、汇祥社区、汇和社区  

南路街道  

8社区:龙泉社区、同心社区、众和社区、常乐社区、小水渠社区、虹桥社区、兴业社区、金安社区  

永祥街街道  

5社区:华强社区、华瑞社区、华丰社区、华成社区、华裕社区  

盛达东路街道  

7社区:瑞园社区、瑞华社区、瑞泰社区、瑞兴社区、瑞成社区、瑞康社区、瑞盛社区  

古牧地镇

2社15村:佳乐社区、泰和社区,上沙河村、大破城村、小破城村、锅底坑村、下沙河村、西二渠村、太平渠村、西工村、园艺村、皇渠沿村、团结村、东工村、振兴村、下大草滩村、菜园子村  

铁厂沟镇

1社8村:铁厂沟社区、天山村、八家户村、铁厂沟东村、铁厂沟西村、曙光上村、曙光下村、石化新村、大草滩村  

长山子镇

19村:马场湖村、碱梁村、梁东村、吉三泉村、吴家梁村、万家梁村、上梁头村、解放村、黑水村、湖南村、六户地村、土梁村、高家湖村、大庄子村、三个庄村、土窑子村、新庄子村、二湾村、下梁头村  

羊毛工镇

13村:牛庄子村、红雁湖村、协标工村、羊毛工村、陕西工村、雷家塘村、东方村、卧龙岗村、西庄子村、留子庙村、新建村、柳树庄村、蒋家湾村  

三道坝镇

1社17村:碱泉子社区,塔桥湾村、天生沟村、西村、东村、头道坝村、新庄子村、东滩村、大庄子村、二道坝村、上三道坝村、河南村、三道坝村、西阴沟村、四道坝村、杜家庄村、韩家庄村、皇工村  

柏杨河乡

1社6村:和瑞社区,梧桐窝子村、红柳村、柏杨河村、独山子村、玉西布早村、阿合阿德尔村  

芦草沟乡

3社区2村:集镇区社区、金戈壁社区、东苑社区,芦草沟村、人民庄子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米东区位于乌鲁木齐东北郊,距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15千米。东与阜康市相邻,西与昌吉市、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县相依,南连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相接,北与福海县相接。全区总面积3407.42平方千米。

米东区

地形地貌

米东区南北地跨博格达复背斜和乌鲁木齐山前凹陷、准噶尔中央地块3个三级构造单元,分属天山地槽褶皱带中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和准噶尔凹陷区。

米东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低处在市境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东道海子,海拔418米;最高点为位于东南部的艾不里哈斯木达拉峰,海拔4233.8米。境内总的地貌形态分为东南部丘陵山区、中部平原区、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3大类。

水文

米东区的河流有水磨河等大小河流,截止2013年米东区认证无公害水面4000亩。

气候条件

米东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差日、年变化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8年,米东区土地总面积3407.42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已探明石灰石储量15亿吨、芒硝储量260万吨、煤炭储量18亿吨。

水资源

境内地表水资源量为1.25亿立方米,用于水产养殖面积417公顷。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区内总人口50.2万人,常住人口33.36万人,流动人口17万人,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等32个民族,以回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46%。

民族

米泉的回族,绝大多数是在清乾隆后期和光绪年间清政府大兴“屯垦戍边”后,由内地逐渐迁来的。

一九二九年甘肃等地的大灾荒,宁夏固原的大地震,以及连续多年在甘肃、青海等地区所发生的伊斯兰教内部新、老教派之争,这些天灾人祸也使成千上万的回族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逃奔新疆谋生。[5]

1998年人口统计显示:回族52461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38%。

米东区

政治

区委

区委书记:乔泉

区委副书记、区长:王贵勇

区委副书记:黄崇河

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金福江

区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倪斌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廖志成

区委常委:张皓铭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艳梅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部长:蒋文辉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梁震

区委常委:魏凤云

区委常委(挂职):吕勇

区委常委(挂职):高天成

人大

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马雄美

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凤云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晗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艾尔肯·司马义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继勇

政府

区长:王贵勇

常务副区长:梁震

副区长:范军

副区长:马连营

副区长:陈萍

副区长:章华

政协

党组副书记、主席:艾沙江·买买提

党组书记、副主席:朱文智

副主席:巴哈提江·哈山

副主席:马玉孝

经济概况

概述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6亿元,较2011年增长1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4亿元,较2011年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780元,较2011年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300元,较2011年增长16%。

米东区2018年实现GDP353亿元,同比增长3.1%。米东区2018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13亿元,同比增长15.3%。总量在各区县中排第四;增速在各区县中排第五。米东区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00.6亿元,同比增长17.9%。米东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市的11.3%,总量在各区县中排第四;增速比全市增速高7.9个百分点,增速在各区县中居第一位。

2019年,米东区全年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5%;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为2.76:65.06:32.18,一产比重比上年上升0.2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比上年上升6.27个百分点。

米东区

第一产业

2007年,米东区优质米、蔬菜、食用菌和养殖业四大产业,优质米种植面积1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

第二产业

2007年,米东区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年均递增23.6%。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64家增加到113家,其中,上亿元的企业由2002年的12家增加到22家。2007年,中泰化学股份公司股票顺利挂牌上市。

米东区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9.32亿元,同比增长0.4%。米东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32.78%,总量在各区县中排第一;增速比全市增速低4.7个百分点,增速在各区县中排第六。

第三产业

餐饮业作为米东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凉”(凉皮子、凉面、凉粉),九碗三行子、红烧鹅、红烧羊拐、大盘鸡、椒麻鸡、爆炒小公鸡、粉汤、拌面、大碗揪片子、扁豆面旗子等一系列回民特色餐饮在短短的几年内已发展到135家,已占个体清真饮食的30%。

米东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3.5亿元,同比增长3.9%。米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的5.3%,总量在各区县中排第六;增速比全市增速低1.1个百分点,增速在各区县中排第四。

交通运输

公路

吐乌大高速公路、乌奎高速公路交汇于此。

铁路

大黄山铁路、石化铁路穿境而过。

航空

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20公里。

社会事业

教育

米东区有米东区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等。

2014年9月,米东区新增一所九年一贯制中学——乌市114中学,本着“免试、就近、划片”入学的基本原则。

2015年,米东区教育局将在公务员小区再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双语幼儿园,以均衡该区的教育资源配置。

城镇建设

米东区实施了以一环路为轴线的城区北扩工程,新建改建米东大道、文化路、金河西路、石化厂前路等城区道路61.8千米;硬化永丰巷、明苑巷、红光山巷等巷道18.4千米;新建给排水管网40千米;新建集中供热管网35千米,新增供热面积167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2.3万户,普及率达到88%。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了垃圾处理项目。加大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力度。实施了文化路街景、城市中心绿地、红光山绿化等工程,城市绿地率明显提高。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了环境卫生、非法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专项整治活动。

民生保障

2007年,米东区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8万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载体,培训农村劳动力2.1万人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累计发放优抚金389.2万元,对259名城镇退役士兵发放自谋职业补助金473.2万元。

风景名胜

天山森林公园

天山森林公园风景区(米泉哈熊沟旅游区)距米泉市37千米,距乌鲁木齐市55千米,是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具有雪峰、森林、草地、高山、怪石、瀑布等多种自然景观。景区内现有各类旅游接待点38个,游客可参与骑马、登山探险、森林探秘、草原观光、野生动植物观赏、哈萨克民俗风情体验等旅游活动。由景区水磨河处徒步登山7千米可达天池风景名胜区。

米泉市东道海子

东道海子沙漠风光旅游区,位于米泉市北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瀑南缘,距米泉市中心90千米,古丝绸之路北道——唐朝路穿境而过。216国道吐乌大高速公路、梧甘公路路网相连,直达沙漠。

米泉天地园农庄

天地园位于米泉市古牧地西路,距离米泉市中心3千米,占地面积近200亩,总投资510万元。天地园内各类苗木30多个品种,150多万株各类树木,绿地面积达到了98%。拥有中西式各类建筑风格的客房供游客使用,江南风格的茅草屋,西北风格的地窝子、草原风情的蒙古包、云南傣家的竹楼、徽派风格的宴会厅、酒吧。客房内电视音响、卡拉OK、卧具一应俱全,有别具农家特色的火炉、火墙、火坑。天地园内小桥、流水,鱼池、假山、瀑布、古井、石桌、石碾、巨石群等特色景观。

峡门子旅游区

米泉铁厂沟峡门子农家乐旅游区位于米泉市铁厂沟镇,距米泉市区18千米,距乌鲁木齐市28千米,交通便利。峡门子旅游区地处前山逆温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鸟语花香、古榆参天。53家“农家乐”旅游接待点星罗棋布,是“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农村景”的“农家乐”特色休闲度假区。景区内各接待点均可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景区内现有登山、滑草、滑雪、垂钓、驾车、射击、高尔夫球练习等活动设施。

历史文化

饮食习俗

粉汤是回民的风味小吃,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米东几乎每家回族都要烹制粉汤,恭候客人和亲友们的到来,粉汤味道鲜美,略酸微辣,适合北方人口味。在米泉,回族人每逢节日或重要庆典,都要捞“油香”,炸撒子,做油果、糕点等多种花样的食品,对待重要的客人,还要摆上9—13个种类的糖和干果的果碟,谓之“九葵十三花”。风味小吃还有凉皮、凉面、凉粉等各种美味小吃。

音乐风格

回族音乐大致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剧音乐等四部分。米泉回族的民间歌曲包括“花儿”和“小调”两种形式。“花儿”又称“少年”,俗称“小曲子”,是乌鲁木齐市回族音乐风格最浓且最有民族特色的民歌形式,习惯上又称“回族花儿”,大致可分为“河湟花儿”与“洮岷花儿”两大流派,同各省区迁来的回民杂居共处一样。米泉“花儿”比喻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朴实精炼,感情真挚热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盛开在天山脚下的一株芬芳艳丽的艺术奇葩。米泉长山子马场湖的著名歌手韩生元,是擅长创作、演唱新疆花儿的杰出代表。回族民歌除“花儿”外,其他各种日常传唱的民歌,基本上都属于小调的范畴,小调大致为宴席曲、民间风俗歌、生活小调、民间叙事歌等种类。

米东区

所获荣誉

2020年3月19日,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