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为生命科学术语,指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由出生到死亡经历的生命全程。广义的生命周期泛指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各种客观事物的阶段性变化及规律,如家庭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等。本义即狭义的生命周期,专指人类的生命周期。

人类会经历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五个生命阶段。按照生理、社会性和心理特征,可将人类的生命周期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产前时期、婴儿期和学步期、学前期、儿童中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除生理、思维、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以外,性的发展也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受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生命周期”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人类整个生命过程中性的发展,即性的生命周期。

性发展伴随着人的一生,性的生命周期是人类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类的幸福与繁衍,是人类一生的必修课。了解人类生命周期,以及生命周期中的性,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珍视生命,热爱生活。性与性的生命周期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明确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2021)指出,学校要树立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学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识,提高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中文名

生命周期

外文名

life cycle

定义

人类会经历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五个生命阶段,生命周期(lifecycle)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由出生到死亡经历的生命全程。

生命周期各阶段

产前时期(受精至出生)

生理发展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受精卵迅速分裂,并在子宫壁上着床。在胚胎发育的第2~8周,主要的器官和身体系统开始生长。在从第8周开始到出生的胎儿期中,主要的器官开始分化,胎儿可以握拳、踢腿,也能听到子宫外的声音,开始出现反射,此时胎儿的健康状况会受到母亲饮食、健康和药物使用的影响。

思维、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在胎儿出生前,智力水平已经部分定型,一些心理障碍可能会埋下根源,一些人格特质部分由遗传决定。母亲烟草、酒精和药物的使用会影响胎儿未来的认知功能,可能使胎儿产生易激惹性,难以应对多种刺激,难以形成依恋。

婴儿期和学步期(出生至3岁)

生理发展

在这一阶段,婴儿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神经细胞开始生长,并在大脑中建立联结。婴儿可以扭动、向上推、坐起来、爬行,最后学会行走;婴儿可以伸手抓握,并捡起小的物体。6个月的婴儿可发展出深度知觉,对图案、面孔和颜色也有一定的辨认能力。婴儿还能听到广泛频率的声音,能够定位并区分声音。

思维、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开始理解物理世界中的客体永存,开始使用表征和符号,信息加工速度增快,语言快速发展,可以牙牙学语进行交流、用单个词语代表全部意思。婴儿展示出不同的气质和活动水平,能够理解他人表情并用表情反映情绪。学步期孩童开始能够体验共情,也出现了对他人的依恋风格。

学前期(3~6岁)

生理发展

身高体重继续快速增长,身体变得更强健有力,大脑逐渐长得更大,神经联结继续发展,出现了功能单侧化。粗大和精细运动技能快速提高,能够投球、接球、跑步、系鞋带,并且发展出利手(即更擅长使用的一侧手,如左利手即为民间俗称的“左撇子”)。

思维、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3~6岁的儿童表现出自我中心思维,并表现出中心化,即只关注刺激的某一方面。记忆、注意广度和符号思维有所提高,直觉思维开始出现,语言能力飞速增长。在这一阶段,性别和种族同一性开始出现,儿童开始把同伴看作独立的个体,并基于信任和共同兴趣形成友谊。这时儿童的道德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其重点在于奖励和惩罚。游戏变得更加有建设性和合作性,社会技能变得重要起来。

儿童中期(6~12岁)

生理发展

成长过程缓慢而稳定,肌肉成型,婴儿肥消失。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继续提高。

思维、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儿童能够使用逻辑运算来解决问题,能够“去中心化”,即考虑到多种观点。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能力有所提高。儿童通过心理特质来界定自己,自我感也开始分化出来,自尊和自我效能(对于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评估)逐渐发展起来。儿童处理道德问题的方式是强调社会尊重,并接受被社会界定为正确的事物。男孩与女孩的友谊模式出现差异,男孩大多以群体的方式和其他男孩交往,而女孩倾向于单独或成对地和其他女孩交往。

青春期(12~20岁)

生理发展

受激素影响,这一阶段的儿童会经历身体的快速生长发育,第一性征(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阴毛、腋毛、胡须、乳房或喉结等)相继发展起来。女性的子宫和卵巢逐渐增大成熟,出现月经并逐渐形成稳定的月经周期;乳房和乳腺发育、阴毛腋毛开始生长、阴道增长变宽,形成褶皱。男性阴囊生长,阴茎变粗变长、喉结(声带)增大、阴毛腋毛和胸毛生长、长出胡须、睾丸和前列腺增大、精子逐渐成熟,最终具备射精能力。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是女性和男性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

思维、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抽象思维愈发普遍,相对而非绝对的思维占主导地位,语言、数学和空间技能有所提高。青少年发展出自我中心主义,认为自己是别人注意的焦点,且常常认为自己不会受伤害,这种想法也会使得青少年忽视危险的存在。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家庭角色会出现变化,对自主性的寻求可能造成与父母的冲突。性行为在同一性形成中发挥出重要性,青少年开始约会。

成年早期(20~40岁)

生理发展

人的生理能力(力量、感觉能力、协调能力等)在20多岁时达到高峰,绝大部分的发育已经完成,但某些器官(如大脑)仍在发育。压力会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

思维、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随着经验的增加,个体的思维变得更主观、灵活,能够更熟练地解决问题。在成年早期,一些有意义的生活事件可能塑造个体的认知发展。建立亲密关系变得十分重要,亲密关系中的承诺可能部分取决于婴儿期形成的依恋风格。随着年轻人巩固自己的事业,他们主要通过工作界定同一性。

成年中期(40~65岁)

生理发展

40~65岁的个体生理变化日益显著,视力明显下降,听力也有所降低,但不明显。身高达到顶峰,然后缓慢下降。体重增加,体力下降。女性会经历绝经期,男性的更年期则使得男性的生殖系统逐渐产生变化。

思维、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某些认知功能的丧失可能开始于成年中期,长时记忆的提取效率会略有下降。但总的认知能力保持稳定,因为成年人会使用生活经验和有效的策略来进行弥补。成年中期的个体会常常回顾过去,评价自己取得的成就,并形成对死亡的觉知。可能出现“中年危机”,但总体来说成年中期还是平静的,个体的人格特质一般保持稳定。职业起初会被当作自己的外在抱负,之后转变为自己的内在满意感或不满意感,职业的变化越来越普遍。家庭关系可能会遭遇挑战。

成年晚期(65岁至死亡)

生理发展

个体会产生皱纹,头发花白、稀疏。椎间盘萎缩,身高下降。女性特别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大脑萎缩,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反应变慢,感觉迟钝,白内障和青光眼可能影响视力,听力的丧失较为普遍。慢性疾病常发,也可能发生精神障碍,如抑郁和老年痴呆症。

思维和人格发展

在80岁前,认知能力的下降是微小的,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来保持,也仍有可能“活到老学到老”。短时记忆和特定生活场景的记忆能力可能下降,但是其它类型的记忆很大程度上不受影响。基本的人格特质保持稳定,但也可能产生变化。退休是成年晚期的主要事件,使个体对自我概念和自尊进行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在感兴趣领域的持续活跃性可以带来成年晚期的满意感。一些典型情况(如收入减少、配偶衰老或死亡、居住安排的变化)会造成压力的增加。

性的生命周期

性的发展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生命周期”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人类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性发展。

婴儿期(0~2岁)

人类身体对性的回应能力是天生具有的。在男婴出生时即可观察到勃起反应,女婴在出生24小时后就可能出现阴道湿润现象。超声波研究表明,在出生的几个月前,男性胎儿反射性的生理勃起就发生了,也有研究者观察到32周的女性胎儿用手重复抚摸外阴部位。

在对婴儿进行如厕训练、清洁身体和换尿布过程中,可能会与婴儿的嘴、肛门和生殖器官发生接触,这些活动能带来美好的身体体验,为婴儿的性本能做出了回应。在婴幼儿阶段,也有男孩抚弄阴茎、女孩摩擦外阴的现象。有一些家长会把高潮反应误认为婴儿癫痫,发现婴儿痉挛时留下影像资料会帮助医生更快地鉴别诊断。

婴儿期健康的性心理发展会为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在大人充满爱意地抚摸婴儿的身体时,婴儿就在学习爱的能力。在这一时期,婴儿也在学习对自己的身体应该有怎样的感受。比如在触摸生殖器官时,家长皱眉、说话严厉或是拍打婴儿的手,那么婴儿就会学习到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此后,婴儿可能停止行为,也可能继续秘密地这样做,同时还会感到内疚和羞愧。家长在此时应该调整自己的态度,以温和、包容的方式进行初步的性教育,保证孩子的性心理能够健全地发展。

婴儿还会学习到认识自己的性别,对其他孩子的生殖器官表现出兴趣,并记住周围的人期望自己如何根据自己的性别做出“合适”的表现,比如家长对待女婴时可能更轻柔,并让女婴玩柔软的玩具和娃娃;对待男婴时,家长则希望他们变得坚强,并且会给他们玩小汽车、模型枪等玩具。事实上,家长此时应该观察孩子更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并为孩子选择贴合其喜好的种类,而不是以传统性别标准强迫孩子接受不喜欢的玩具,否则可能会对孩子日后的性格产生不良影响。

孩童时代(3~7岁)

在这一时期,孩童对各类活动和外界的兴趣明显增加,其中也包括在性方面的活动和兴趣。孩子们逐渐获得自慰的经验,并且明白自慰是一个人时悄悄做的事情。

孩童在3~5岁左右会对异性产生性兴趣,可能会提出“为什么我站着尿尿,但是有小朋友蹲着尿尿?”“我是从哪儿来的?”这类问题。这时成人应该大方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将科学的性知识传递给孩子。在中国,性话题受到了文化传统的禁锢,家长很少能够主动而开放地向孩子讲授性知识。对身体、性别等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儿童如果不能从家长处得到解答,就很可能会自己从其它地方寻找这类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得到错误的、充满偏见的引导。家长可以先按照有关读本的内容学习儿童性教育的技巧,利用读本、绘本等工具帮助孩子掌握应有的知识。

当孩童与同龄伙伴在一起玩耍时,他们就会开始进行一些性游戏,来探索自己的身体,比如互相展示生殖器官、触摸身上被遮盖的部分、扮演爸爸妈妈(拥抱或亲吻)等。这时同性之间的性经历可能比异性之间的性经历更为普遍。如果在家庭之中性的话题较为禁忌,那么孩童就会从性游戏和同伴处获得有关性的信息。在这一阶段,家长绝不能打压孩童的性兴趣,这样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性是坏的,由此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他们在某些时间、某些地点所做的与性有关的行为是不合适的,应该让儿童明白隐私和隐私权的概念,而不是惩罚或禁止儿童的性游戏。如果儿童对性的天生好奇心得到满足,他们成年后就会对自己的身体感觉更自在。

青春期前期和青春期(8~19岁)

8~12岁的青春期前期是童年期、思春期及青春期的过渡和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总是对性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乐于表现。

在9~10岁左右,激素水平开始使得男孩和女孩的身体发生变化,女孩的胸部逐渐发育,身体更加丰满,腋毛和阴毛也开始生长;男孩的喉结渐渐增大,声音更低沉,肌肉更结实,腋毛、阴毛和胡须也陆续出现。

女孩在11~14岁左右会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在13~14岁左右会第一次射精(通常表现为夜间遗精),这些是青春期到来的标志。

身体外形的变化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困扰。由于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共同作用,第二性征的出现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概念,左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在对性较为开放的文化中,第二性征可能会让孩子的自我感觉更好,但如果周围的环境比较保守,那么孩子很可能会产生自卑、恐惧等情绪。这时孩子可以主动向可靠的成年人倾诉,并牢记这些变化是正常的,不需要为此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之中。此外,吃健康的食品、适当运动和培养某种艺术兴趣都可以改善情绪,帮助自己建立自信。父母则应该以开明的态度帮助孩子度过这一过渡时期,及时而坦诚地与孩子谈论青春期和相关的性知识,给予孩子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让孩子意识到这些变化是自然的,不需为此承担过大的压力。

在这一时期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自慰的体验,男孩更容易从同性伙伴处学到自慰方式,而女孩则更可能通过偶然的自我探索学会自慰。

在激素、同伴氛围和社会文化的综合作用下,这时的孩子们可能会对其他个体产生朦胧的爱慕之心。研究显示,人们第一次感受到性吸引的平均年龄是10岁。少男少女们可能会比以前更关注潜在的交往对象,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时的正常交往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同个体之间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可以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合作团结的氛围。

成人期

青年人和中年人的性

青春期后期和成人期初期,个体走向成熟,成人性征开始出现,这个阶段的个体可能开始对性倾向产生探索。

随着对性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也逐渐学会了对性行为负责,获得了发展亲密行为的能力。人们对避孕和性传播感染愈加关注,对自己和伴侣负责。亲密行为包括两个人情感上的深度共享,而这种共享超越了偶然的性行为和操纵的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既可能受到批评,也可能被支持、保护。事实上,只要是双方主动并负责任地做出决定,不论是否进行婚前性行为都是在实现自己的性权利,人们应该理解并尊重其他人的选择。

在成年早期,伴侣间尝试各种水平的交流是普遍的,一些人会选择尝试共同生活,也就是同居。同居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它不仅代表了承诺,也是性关系的公开声明。

婚姻也被认为是性的转折点,表明婚姻双方准备好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承诺。由于生物学上的衰老、与伴侣性交时的熟悉感和工作、生活与养育子女的压力等原因,婚姻中的性生活频率很可能逐步减少。一些已婚人士将性生活仪式化,以此保留性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近几十年来,由于主观选择和各种客观因素,单身的成年人数量增长较大,大龄单身青年越来越多,在媒体的鼓动烘托之下,“剩男”“剩女”成为污名化、脸谱化单身人群的词语,给单身人群造成了很大困扰。2017年2月,中国妇女报呼吁各媒体将“剩男”“剩女”列为禁用词。

老年人的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功能会出现一系列衰退变化,激素的分泌也会减少,使生殖系统和性功能水平不同程度地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没有性方面的需求。虽然老年人的性生活与自己年轻时相比确实在减少,但老年人同样有性的需求和能力。人们觉得衰老的身体会阻碍性交的发生,但事实上许多老人会把亲密感作为性生活的核心,更加追求心理满足而非生理快感。老年人们会通过亲吻、抚摸和拥抱等方式代替直接性交来表达亲密,这些转变并不是无奈的,退而求其次的结果,恰恰相反,他们对性生活及总体生活的满意度都因此而提高。

社会对老年人的性表达持一种否定态度,这与文化的期望有关。一方面,在我们的文化中年轻人占主导地位,而“性感”等特征似乎也只用来描述年轻人,老年人的性生活在年轻人看来是难以置信的;另一方面,社会也可能延续着“性是为了传宗接代”的观点,因此或许会认为过了生育年龄的人不应该再沉迷于此。

事实上,老年人的性行为可以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体的健康。家庭成员和社会对老年人的再婚或不婚同居应给予理解和宽容。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

中国的一些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中涉及到与生命周期相关的内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主要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角度对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防护进行了规划,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国民健康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和《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2021)主要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强调了性教育的重要作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

第二章 战略主题

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

第七章 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第三节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继续实施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疾病经济负担研究,适时调整项目经费标准,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第十章

第一节 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继续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加强儿科建设,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第二节 促进健康老龄化

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第三节 维护残疾人健康

制定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加大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对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给予补贴。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实施精准康复,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

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学校、幼儿园应当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2021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落实法律规定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和预防性侵害、性骚扰等专项制度,建立对学生欺凌、性侵害、性骚扰行为的零容忍处理机制和受伤害学生的关爱、帮扶机制。

第四十二条

学校要树立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利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健康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学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识,提高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中国各部委相关教育类文件

每个人的生命都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特点,有利于儿童青少年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这些变化,从而更健康地成长。“生命周期”在教育中会从生长发育特点等角度进行呈现,中国各部委发布的相关教育类文件中,《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7)等文件主要从生殖过程、青春期发育特点、生殖保健常识等方面对生命周期相关知识要点进行了规定,这些都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

水平一(小学1~2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知道“我从哪里来”。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

• 初步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 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

• 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月经形成以及周期计算);

• 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

• 青春期的个人卫生知识。

水平五(高中阶段)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发现不正常要及时就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水平三(5~6年级)

身体健康

• 初步掌握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保健常识。

《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

水平一(小学1~2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初步了解生命孕育常识,知道“我从哪里来”。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了解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

• 认识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

水平三(5~6年级)

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

• 了解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 了解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

• 了解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月经形成以及周期计算);

• 了解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7

性与生殖健康

• 性与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

• 优生优育与适宜有效的避孕方法;

• 非意愿怀孕和应对措施。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

核心信息一

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绝大多数青少年期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 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防范近视、超重与肥胖、伤害、网络成瘾等常见健康问题,降低肺结核、流感等疾病传染病威胁,避免烟草、毒品使用、过早性行为和不安全性行为等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问题出现。同时,可使青少年受益终身。

• 青少年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不吸烟、不饮酒、讲究个人卫生、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心理状态等。

核心信息七

掌握正确的生殖与性健康知识,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 接受和参与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的认知水平,提升保护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责任意识。

• 了解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女性月经的发生、特点,男性的勃起和遗精等知识。

相关国际文件

一些国际文件也从生育自由及妇女的生殖权利角度对生殖这一话题进行了阐述。《国际人口与发展行动纲领》(Programme of A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1994)从可持续发展、生殖健康与生殖权力等角度强调人在全生命周期中都享有享受福祉的权利。《德黑兰宣言》(TehranDeclaration)(1986)从生育自由的角度强调了人人享有生殖权利,有自由选择生育与不生育的自由。《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The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1979)从妇女生育自由的角度再次强调了人人均享有平等的生殖权利。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Development Goals)旨在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全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强调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具体内容如下:

《国际人口与发展行动纲领》

(Programme of Action of th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1994)

第二章 原则

原则6

可持续的发展作为确保当今与后世所有人公平享受福祉的手段,要求充分认识到和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使它们协调一致求得互动平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所有人民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无法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并推行适当的政策,包括与人口有关的政策,以便满足当代的需要而又不影响后代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

原则8

人人有权享有能达到的最高身心健康的标准。各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保证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普遍取得保健服务,包括有关生殖保健的服务,其中包括计划生育和性健康。生殖保健方案应提供范围尽量广的服务,而无任何形式的强迫。所有夫妇和个人都享有负责地自由决定其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以及为达此目的而获得信息,教育与方法的基本权利。

《德黑兰宣言》

(Tehran Declaration)(1968)

第十六条

家庭及儿童之保护仍为国际社会所关怀。父母享有自由负责决定子女人数及其出生时距的基本人权。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The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1979)

第十六条

缔约各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消除在有关婚姻和家庭关系的一切事务上对妇女的歧视,并特别应保证妇女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

(e)有相同的权利自由负责地决定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并有机会使妇女获得行使这种权利的知识、教育和方法。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Development Goals)(2015)

目标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

3.1 到2030年,全球孕产妇每10万例活产的死亡率降至70人以下。

3.2 到2030年,消除新生儿和5岁以下儿童可预防的死亡,各国争取将新生儿每1000例活产的死亡率至少降至12例,5岁以下儿童每1000例活产的死亡率至少降至25例。

3.3 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和被忽视的热带疾病等流行病,抗击肝炎、水传播疾病和其他传染病。

3.4 到2030年,通过预防、治疗及促进身心健康,将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减少三分之一。

3.5 加强对滥用药物包括滥用麻醉药品和有害使用酒精的预防和治疗。

3.6 到2020年,全球公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伤人数减半。

3.7 到2030年,确保普及性健康和生殖健康保健服务,包括计划生育、信息获取和教育,将生殖健康纳入国家战略和方案。

3.8 实现全民健康保障,包括提供金融风险保护,人人享有优质的基本保健服务,人人获得安全、有效、优质和负担得起的基本药品和疫苗。

3.9 到2030年,大幅减少危险化学品以及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导致的死亡和患病人数。

3.a 酌情在所有国家加强执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3.b 支持研发主要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传染和非传染性疾病的疫苗和药品,根据《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公共健康的多哈宣言》的规定,提供负担得起的基本药品和疫苗,《多哈宣言》确认发展中国家有权充分利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关于采用变通办法保护公众健康,尤其是让所有人获得药品的条款。

3.c 大幅加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卫生筹资,增加其卫生工作者的招聘、培养、培训和留用。

3.d 加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早期预警、减少风险,以及管理国家和全球健康风险的能力。

全面性教育中的相关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性发展伴随着人的一生,性的生命周期是人类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与“生命周期”相关的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7“性与性行为”下的第1个主题“性与性的生命周期”和核心概念6“人体与发育”下的第1个主题“性与生殖解剖及生理”中,内容贯穿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核心概念7:性与性行为

主题1:性与性的生命周期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人在一生中享受身体和亲近他人是十分自然的

学习者将能够;

► 理解身体上的享受和兴奋是人类自然的感觉,这包括与他人身体的亲密接触(知识);

► 了解用来描述身体感觉的多种词语,包括一些对他人表达感情和亲近的词语(知识);

► 认识到措辞和行为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情感表达和与他人之间的亲密感(态度)。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人类天生具备终生享受性的能力

学习者将能够:

► 理解性意味着对他人产生情感和身体上的吸引(知识);

► 描述人们如何终其一生都可以通过身体接触(如亲吻、触摸、爱抚、性接触)感受到愉悦(知识);

► 认识到性是人类健康的一部分(态度);

► 认识到歧视那些确定或被怀疑具有同性性倾向的人是错误的,并认识到歧视会对这些人产生负面影响(态度);

► 表达和理解不同的性感觉,并用合适的方式谈论性(技能)。

要点:对性感到好奇很正常,向可信赖的成年人询问与性相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 认识到对性感到好奇并产生疑问是很自然的(态度);

► 找到一个容易相处且值得信赖的成年人,并向他们询问与性有关的问题(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性感觉、性幻想和性欲都是自然现象,伴随人的一生,尽管人们并不总是选择凭感觉行事

学习者将能够:

► 列举人们表达性的方式(知识);

► 陈述性感觉、性幻想和性欲是自然而不是令人羞耻的,并且伴随人的一生(知识);

► 解释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依照自己的性感觉、性幻想和性欲行事(知识);

► 认识到人们对性的兴趣可能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并可能终其一生都会有性的表达(知识);

► 知道尊重人们在不同文化和环境中不同的性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态度);

► 展示如何管理与性感觉、性幻想和性欲有关的情感(技能)。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性是复杂的,它包含生理、社会、心理、精神、伦理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并贯穿人一生的发展

学习者将能够:

► 解释和分析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即包含生理、社会、心理、精神、伦理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容(知识);

► 认同性是人类的天性,能提升人类的福祉(态度);

► 反思自己的性及影响它的因素(技能)。

核心概念6:人体与发育

主题1:性与生殖解剖及生理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男性和女性的身体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变化,包括他们的生殖和性能力及功能

学习者将能够:

► 总结男性和女性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性与生殖能力(知识);

► 认同性伴随着人的各个生命周期(态度);

► 表达对于生命周期各阶段生殖能力变化的个人感受(技能)。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

根据《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给出的学习目标,幼儿阶段关于生命周期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生殖和身体感觉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中,主要在《新生命的诞生》和《奇妙的感觉》中涉及到了相关的教育内容。

《新生命的诞生》这一册绘本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到了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从一个新生命开始孕育的过程开始讲起,直到新生命的诞生。

绘本讲解了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胎儿在子宫中的发育大约需要10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脐带对胎儿的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妈妈通过脐带把营养输送给宝宝,把废物派送出去”。绘本同时介绍了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另外还向幼儿说明,新生命的诞生为整个家庭带来了欢乐。

《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之新生命的诞生》插图

《奇妙的感觉》这一主题主要是教会幼儿认识不同的感觉,培养区分可公开感觉和隐私感觉的能力。

培养表达舒服和不舒服感觉的能力,培养尊重身体、保持清洁的意识,并教会幼儿如何在获得舒服的感觉时尊重他人。

《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之奇妙的感觉》插图

小学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小学的性教育对青春期的性发展过程以及性的生命周期进行了更为详细具体的讲解。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读本首次谈及相关话题是在二年级。

读本二年级下册“身体发育”单元“人的诞生”主题中讲解了生命的孕育过程,大体内容与幼儿绘本中相同,只是对于一些名词和概念给出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如将幼儿绘本中脐带的作用扩展到对“羊水”的讲解,说明胎儿在羊水中“主要通过脐带接受妈妈呼吸得来的氧气”。

读本三年级下册“性与健康行为”单元的“生命周期与性”主题详细介绍了与人的生命周期与生命周期中的性。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五个生命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殊的意义。读本教育学生应学会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四年级下册“性与健康行为”单元的“青春期性萌动”主题中,通过“什么是青春期性萌动”“青春期性萌动的表现”“正确对待青春期性萌动”三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性萌动是青春期发生的心理变化;懂得青春期性萌动都有哪些表现,如关注异性、在意异性对自己的看法、注意穿着打扮、热衷有关爱情的文艺作品、保守自己的情感小秘密等;学会正确对待青春期性萌动,如注意清洁身体、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实践活动等。

六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身体发育”中的“健康生育”主题详细介绍了生命孕育的过程、怀孕早期的表现以及激素对健康生育的影响,对生育过程进行了更为具体细致的讲解。“性与健康行为”单元中,在“健康的性行为”主题为学生讲解了什么是负责任的性交行为,同时说明性交行为需要成长的准备,帮助学生推迟初次发生性交行为的时间。第三单元“性与生殖健康”的“青少年怀孕”主题中说明怀孕会对青少年本身、婴儿和家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一旦发生非意愿怀孕,还应当向可信赖的家庭成员寻求帮助。在“预防青少年怀孕”主题则讲解了各种避孕方法,并说明避孕是男性和女性共同的责任。

初中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初中阶段的性教育更详细地从青春期身心发育特点以及性发展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初中生对初中阶段的生命历程及性发展形成基本的认识。

全面性教育中与生命周期相关的常见疑问

常见疑问1:发现两三岁的孩子玩自己的外生殖器官时应该怎么办?

幼童抚摸自己的外生殖器官事实上是一种探索身体的过程,而这种动作确实会让孩子感到舒服,甚至可以缓解不安的情绪。但这与成年人所理解的“自慰”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行为不以获得性高潮为目的,而是十分自然的举动。家长发现孩子的这种行为时并不需要过度关注和强力制止,因为打断这一过程很可能会使孩子对性甚至对自己产生厌恶感。而当孩子不分场合地、在公共场所或他人面前抚摸生殖器官、用可能伤害自己的物品戳生殖器官或者试图把物品塞进生殖器官时,父母应该用尽可能温和的方式阻止孩子的行为,比如可以用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告知孩子应如何爱护自己的生殖器官。父母平时也要更多地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如果发现孩子不断地抚摸玩弄阴部,父母需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外生殖器官的不适,是否是穿着的衣物过紧,必要时可以向专业的儿童心理咨询师和医生寻求帮助。

常见疑问2:小孩子问“我从哪里来”,应该怎么回答?

几乎所有孩子都会产生这种疑问,这表示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产生了好奇心。孩子的这种问题完全是出于探究的目的,父母不必觉得尴尬,而应该坦率地向孩子解释。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回答方式有所不同。

针对3岁以下的幼儿,可以回答说所有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生的,专注于建立与婴幼儿的亲密关系,避免解释复杂的性行为和生殖过程。对3~5岁的学龄前儿童,可以借助科普资料帮助儿童建立从子宫胚胎到成人的完整的成长概念。

对于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则可以以轻松、积极的态度逐步帮助儿童建立对生殖过程和性行为的认识。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彼此相爱,在一起很开心,很幸福。当爸爸妈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中要一个孩子的时候,爸爸会将自己的阴茎放入妈妈的阴道。精子会从爸爸的阴茎中进入妈妈的阴道,经过妈妈的子宫后,在一个叫作输卵管的地方遇到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妈妈的子宫里慢慢长大,就长成了你。”父母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不用“性交”这个词,特别是对七岁左右的孩子。当然,这种回答的基础是:父母已经科学地向孩子解释过“生殖器官”和“受精卵”等概念。

对于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则需要告知孩子性交意味着什么,向孩子讲解:当男性的阴茎插入女性的阴道时,从男性阴茎射入女性阴道的精子就有可能遇到卵细胞,二者结合而成受精卵,形成新的生命。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明白此时的性交行为可能导致怀孕,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也要学会如何预期结果并及时采取措施。

常见疑问3:我是小学生/初中生,发现自己对某个同学/玩伴产生性幻想,这是正常的吗?

从8岁左右开始,受激素的影响,男生和女生的身体开始发育,心理也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格外关注某一个同学/玩伴,希望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超出“朋友”所限定的范围,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10岁左右的孩子可能会对某个人产生特别的情愫,由此产生的性幻想不是不道德的,性幻想只是想象,并不是现实发生的事情,因此产生性幻想不必感到惊慌或有“背德感”。希望与对方更进一步开始交往是正常的想法,但这种交往必须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并且要遵守道德与法律对这一年龄的儿童行为所做出的规范。能促进双方发展、两人都能从中获得快乐和安全感的关系才是良好的关系。另外还可以与父母或其他值得信赖的成年人坦诚直率地讨论自己的心思,或许能够获得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