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鮟鱇生活在温带500—1000米的海底下。体长可达1.5米。头大,由上往下看,宛如有柄的煎锅般。皮肤薄而疏松,裸露无鳞。头的两侧、下颌及身体上有许多皮质突起,静止不动时皮质突起使黄鮟鱇便于伪装成环境的一部分,使猎物容易上钩。黄鮟鱇肉质鲜美,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黄鮟鱇的体色能随周围环境的色彩而变化,这有利于隐藏自身,使猎物放松警惕而靠近。它的吻端具有两条鳍棘,最前面的鳍棘伸长像钓竿,前端有穗状皮肤皱褶,整个看上去像钓鱼用的鱼杆和鱼饵。

黄鮟鱇利用此饵状物摇晃来引诱猎物,再大口一口吞下去。而且它口内的很多牙齿会倒向内边,形成倒牙,被吞下的鱼就很难逃脱了。黄鮟鱇不大会游泳,在海底大多静止不动,等待猎物的上钩。行动时,使用发达的胸鳍爬行或身体左右摇摆而游泳。

中文学名

黄鮟鱇

中文别名

蛤蟆鱼、老头鱼、结巴鱼。

英文名

Japanese angler、Yellow goosefish、fishing-frog

二名法

Lophius litulon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亚纲

幅鳍亚纲 Subclass Neopterygii

鮟鱇目Lophiiformes

亚目

鮟鱇亚目Lophioidei

鮟鱇科Lophiidae

黄鮟鱇

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及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北部以及黄海和渤海。因其无集群习性,故渔期不明显。

简介

黄鮟鱇

鮟鱇(ānkāng),俗称结巴(jiébā)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深海水域。属硬骨鱼类,鮟鱇目(Lophiiformes)、鮟鱇科,为世界性鱼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1]种类多样:大者可达1—1.5米。中国只有两种,—种叫黄鮟鱇,另一种是黑鮟鱇。前者下颌齿多2行。口内白色,臂鳍条8~11根;后者下颌齿多3行,口内有黑白圆形斑纹,臂鳍条6~7根。

鮟鱇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与一般鱼不同,由5~6根独立分离的鳍棘组成(6根是黄鮟鱇,5根是黑鮟鱇)。前两银位于吻背部。其顶端有皮质穗。第2背鳍与臂鳍均位于尾部。胸鳍很宽,侧位,圆形,基部成臂状,有利助身体滑行。腹鳍短小,喉位。尾鳍圆截形。体裸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

鮟鱇鱼体柔软,无鳞,头和体的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体前半部平扁,圆盘形,尾部细小。体长50厘米以上。背紫褐色,腹面淡色。头大,口宽,牙尖锐,口内有黑白斑纹。胸鳍宽大,臂状。

背鳍最前3鳍棘分离,第一棘顶端有皮瓣(也叫皮质穗),瓣内寄生着一些发光的细菌,鮟鱇鱼的嘴巴很大,而且牙齿是犬齿状,头顶上又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的闪光来引诱小鱼.象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杆。鮟鱇为近海底层鱼类,不大游动,捕食机会少,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它的背鳍发生了变化:第一个背鳍逐渐向头部延伸,背鳍的前三枚鳍棘在头顶前方分离呈丝太,其末端有一根发光的皮瓣。当小鱼在闪光点附近游动时,鮟鱇鱼就摇动它的钓具,引鱼上钩,送入口内。

黄鮟鱇

在海上捕捞的鮟鱇鱼,通常都是雌鱼,一般见不到雄鱼。这是因为雄鱼在出生不久,个体很小时就寄生在雌鱼的身体上,大多已同雌鱼结为一体,但仔细观察,仍可辨出雄鱼的体形。雌雄如此亲密无间,这在动物界中是比较罕见的。但也有极个别单独生活的雄鱼,据说有人在冰岛外海捕捞的雄鮟鱇体重仅为雌鮟鱇的千分之一。

鮟鱇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C。其尾部肌肉可供鲜食或加工制做钱松等,其鱼肚、鱼籽均是高营养食品,皮可制胶,肝可提取鱼肝油,鱼骨是加工明骨鱼粉的好原料。

鮟鱇鱼又叫老人鱼,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似老人咳嗽。鮟鱇鱼的前端扁平呈圆盘状,身躯向后细尖成柱形,两只眼睛生在头顶上,一张血盆大口长得象身体一样宽,嘴巴边缘长着一排尖端向内的利齿;腹鳍长在喉头,体侧的胸鳍有一个臂,它平时常栖伏水底,紫褐色的体上光滑无鳞但散杂着许多小白点,整个体色与海底颜色很相似。

鮟鱇鱼的胃口很大,它的胃中常充满着鲨鱼等。它生长在黑暗的大海深处,行动缓慢,又不合群生活,在辽阔的海洋中雄鱼很难找到雌鱼,一旦遇到雌鱼,那就终身相附至死,雄鱼一生的营养也由雌鱼供给。久而久之,鮟鱇鱼就形成了这种绝无仅有的配偶关系。

捕食方式

黄鮟鱇

鮟鱇常潜伏在海底,身体相当大,大的身长达1.5米,在它的背部生着一条很奇怪的鳍棘,这条鳍棘原是背鳍的一部分,后来渐渐变化而成一根长而柔软“鱼竿”状的东西,在这根“鱼竿”的顶端还吊着一个小囊状的皮瓣。鮟鱇常常伏在海底,用沙土把身体埋住,仅伸出它的“鱼竿”引诱在附近游动的小鱼,一旦“鱼竿”把小鱼“钓”到它的大嘴附近,鮟鱇就张开大嘴很顺当地把小鱼吞食下去。鮟鱇胸部有一对非常宽大的鳍,像它的双臂一样,可以撑起它的身体,鮟鱇常借助这个胸鳍在海底作跳跃运动。由于鮟鱇用它那特殊的“鱼竿”捕捉小鱼的方式,和能在水底跳跃的本领,人们称它为“奇异的渔夫”。

性寄生

鮟鱇雌雄相处方式表现为性寄生。此种寄生方式发生于同种生物的雌雄个体之间, 它不仅是一种营养联系, 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物种繁殖的适应性特征。 其特点一般表现为雄性个体微小, 结构简单, 除生殖能力正常外其它生理机能退化,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寄生于雌性个体的身体上,这样 对雌雄生殖细胞的相遇和结合极为有利。鮟鱇就是一种性寄生鱼类,雄鱼一旦孵化就寻找雌鱼并用口附着其体表,并且使自己的血管与雌鱼的血管合二为一,终生依靠从雌体的血液中吸取营养而生活。在繁殖季节, 雄性角鮟鱇鱼为雌性个体提供精子,有效地解决了黑暗环境中难以寻找异性交配的问题。

特性优势

黄鮟鱇

鮟鱇身体里有一种腺细胞的分泌液,含有一种磷脂,这个磷脂就叫荧光素,那么荧光素在催化剂荧光酶的作用下,会和血液中的氧化合,发出一种荧光,也叫冷光。鮟鱇的腺细胞的分泌液含有一种磷脂,它身体里头有背鳍,它的第一背鳍棘长出一个钓竿,在钓竿的顶上有一个肉穗,就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光色来。而且这个肉穗在水中漂浮着,不知情的小鱼就以为它是一条小虫都过来吃,这样一过来吃不要紧,它马上大嘴一张,小鱼小虾全流进了它的嘴里。如果有大鱼过来以后,它马上把光色去掉,灭掉以后,别的鱼看不到它自己在这里,那么就保护了它。

它要集中光线,又要调整强度。发光的部位,一般在它的眼睛、下颚、身体两侧,在它的腹面,这样发出来的光可以说能够照到前面、两侧、下面和腹部,这样对它本身鱼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发光鱼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它发出的颜色不一样,才使自己能够按照颜色找到它的同类。

其他种类

密棘鮟鱇

强生氏鮟鱇(Melanocetus johnsoni)

这种鮟鱇全长只有10厘米。在深海中不大能遇到猎物,所以较自己大的食物都尽量吞下。锐利的牙齿是向内边的,一旦捕到猎物,就不会让它逃脱。

密棘鮟鱇(Ceratias holboelli)

密棘鮟鱇 Ceratias holboelli,密棘鮟鱇的雌鱼远大于雄鱼,大的为雌鱼,全长1-1.2米,小的为雄鱼,只有8-16厘米,雄鱼寄生在雌鱼身上而生活。雄鱼遇到雌鱼时就咬住不放,不久就成为雌鱼身体的一部分。[2]

疏棘鮟鱇

羊齿鮟鱇(Gigantactis vanhoeffeni)

全长30厘米,具有体长两倍以上长的“钓竿”。

疏棘鮟鱇(Himantolophus groenlandicus)

全长60厘米,具有绳结和绳条一样的“钓竿”。

烹饪方法

黄鮟鱇

酱烧鮟鱇

材料:鮟鱇鱼尾一条,把肉沿脊椎骨切下来,再切小块。

西芹,茎切段,叶子切碎备用。 酱: 蒜,罗勒,蒸鱼酱油,橄榄油用搅拌器打碎混合。

做法:热锅下橄榄油,炒香酱,然后加入鮟鱇块煎至表面变色,然后加入西芹同炒。最后加入生粉水勾芡,装盘后撒入西芹叶碎。

酸辣溜鮟鱇鱼片

材料: 鱼片,泡发木耳,甜椒

配料:姜丝,葱,干辣椒 。

调料: A:酒,盐,淀粉B白醋(没有的话用陈醋也可以,不过鱼会变色),辣椒油,糖,盐,鸡精,湿淀粉。

做法: 鱼片先用调料A腌10分钟,泡油至6分熟;锅里先炒香配料,放入木耳,甜椒炒一会,再放入之前炒好的鱼片,加调料B除湿淀粉以外的 ;出锅前勾芡,淋少许香油即可。

黄鮟鱇

炖鮟鱇

烤鮟鱇鱼配番茄辣椒汁

材料:鮟鱇鱼、蘑菇、节瓜、番茄、辣椒、洋葱末、百里香、罗勒叶、番茄汁、柠檬汁、白酒、盐、胡椒、油

做法

(1)将鮟鱇鱼加盐、胡椒、柠檬汁、白酒、百里香、罗勒叶和油腌渍入味。

(2)将腌好的鮟鱇鱼放在烤架上,放入烤箱,烤至鱼皮呈金黄色、鱼肉成熟。

(3)将洋葱末炒香,投入切成块的蘑菇、节瓜、番茄和辣椒,加番茄汁,以小火煮至各料成熟。

(4)鱼肉装盆,淋上(3)即可。

鮟鱇鱼豆腐

做法:

1. 将鱼肉的血丝与筋挑取乾净。

2. 保鲜膜包于竹帘内,把鱼肉卷成圆形。

3. 将鱼肉蒸四十五分钟取出。

4. 将蒸好的鱼肉,放在细目滤网上磨成泥状。

5. 加入鸡蛋与鱼肉泥搅拌均匀,再加进柴鱼高汤混合均匀,然后倒入方型蒸盘,送入蒸箱蒸十五分钟即成。

日式火锅

原料:鮟鱇鱼肉、鮟鱇鱼肝、白菜、金针菇、香菇、胡萝卜、蒿子秆儿、牛蒡、干葛丝、豆腐、乌冬面。

锅底:豆浆汤用料特点:豆浆汤锅底是采用日本豆腐和日本甜味清酒,以及颜色淡的酱油精制而成。

放料顺序:先放牛蒡,后放白菜、肉类,最后放入蘑菇、乌冬面等。

口味:通常所吃的是雌鮟鱇,肉质鲜美,口感滑嫩,尤其是冬季,食用鮟鱇鱼火锅,滋味鲜美,回味悠长。

鮟鱇鱼杂炖豆腐

1、选新鲜的鮟鱇鱼鱼杂(色泽明亮无异味)一斤洗干净,热锅加姜片,入鱼杂、葱蒜、轻翻一下。

2、鱼杂变色后,加半块儿豆腐,加两滴醋。

3、加一碗米酒。

4、开锅后,加盖中活20分钟。开盖,加一茶匙盐调味、撒点香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