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路簿,又称《南海更路经》,是海南民间以文字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更路簿详细记录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名称、准确位置和航行针位(航向)、更数(距离)和岛礁特征,是千百年来海南渔民在南海航行的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

英文名

更路簿

类型

经书簿册

别称

《南海更路经》

成书时间

约康熙未年

所含内容

南海航行路线知识等

简介

《南海更路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手抄本形式传下来的,俗称《南海更路簿》,也就是我们本文中多次提到的《更路簿》;一类是口头传承下来的,俗称“更路传”。[1]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现存的《更路簿》约成书于康熙末年,最早可以追溯至明代。清代《更路簿》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习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沙条。

《南海更路经》又有《南海水路经》、《南海定时经针位》、《西南沙更簿》、《顺风得利》、《注明东、北海更路簿》、《去西、南沙的水路簿》等名称。

如今琼海渔民出海时虽已不再使用,但很多人家都将其作为祖传之宝供奉。《更路簿》中记载的地名是由海南渔民命名并沿用至今,具有浓厚的海南方言特征,例如以“峙”代替岛和屿,以“沙”或“线”指暗礁等,充分证明海南居民开发建设西沙、南沙的悠久历史,是证明南沙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更路簿》中所记载的航行范围不同于一般的航海针经书,侧重在西沙和南沙海域,书中所记载的航线、岛礁地貌和海况以及海浪、潮汐、风向、风暴等水文和气象信息,对研究中国航海史、南海开发史都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内容

《更路簿》就是海南渔民的航海指南。《更路簿》中的“更”是中国古代计算航程的单位。“更者,每一日夜分为12更,以焚香柱数为度,以木片投海中,人从船只而行,验风之迅缓,定更数多寡,可知航行至某山某界。”当前学术界对一更到底是多少航行距离,看法不一,有认为是100里,也有认为是60里,还有人认为是10海里(37.04里)。

但多数专家认为,一更为10海里比较靠谱,因为一般无动力小渔船只能跑这么多路,如果风太大,渔船不敢出海。在没有精密航海仪器测量距离的情况下,海南古代渔民发明了以“更”定距离,虽然只是个约数,但这在数百上千年前,则是个了不起的大发明。在目前已知的海南渔民《更路簿》中,共收录南海诸岛由渔民命名的地方98处,其中西沙群岛有22处,南沙群岛有76处。在1984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标准地名表》的287个标准地名中,采用古代渔民《更路簿》上的地名就达44处。

渔民们在长期航海和捕鱼作业中,将岛屿和岛礁作了不同的标识,岛有岛名,礁有礁号,还根据岛屿和礁盘的大小与形状分别起了名字。如称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为把注、东岛为把兴、珊瑚岛为老粗、琛航岛为三脚、中建岛为半路,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为黄山马、南威岛为鸟仔屿等。每个岛屿的名称都有一定的含义,做到易记和易识。除岛屿外,《更路簿》还将南海海域诸多礁盘做了记录,以圈(筐)、门(孔)、屿(峙)、线、郎、塘分别将礁盘、暗礁、暗沙、暗滩作了标识。

《更路簿》还对南海海域的海况作了生动的描述,如12个月中的水情记载:“正月流水,初一卯时流东,未时退,初二、初三卯时尾流东,申时退……”“自大潭门出用乾巽十五更改”意思是:从琼海潭门港去西沙,由乾(西北)向巽(东南),航行150海里就到了。《更路簿》中所讲的流水即是潮汐(涨潮退潮)。《更路簿》都以罗盘定方位,先以“子卯午酉”定东南西北,又以八卦中的“乾坤艮巽”定西北、西南、东北、东南。以子午线分南北,以卯酉线分东西。

南海海域礁盘众多,不光有水面上礁石,还有许多水下暗礁,风大浪急时,渔船就有触礁的危险。古代海南渔民为了防止触礁,还将渔船航行路线进行了详细描绘,有东头线、西头线、南头线、榆亚暗沙线等南海航行线路。在制作《更路簿》的同时,有些渔民还制作航海图。

在海南省博物馆,一幅1935年绘制的南沙群岛地理略图,而制作这幅航海图的人就是一名叫符宏光的老渔民。海南渔民因长期在南海里劳作,对南海诸岛了然于胸,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军舰巡视南海诸岛时,特别招募海南琼海渔民以《更路簿》兼做引水。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收复南海诸岛时,琼海渔民还充当海上航行向导,依次登上南沙、西沙群岛。

意义

《更路簿》内容丰富,包括关于南海自然、地理、地名、气象、历史、造船、航海技术等大量文化信息,需要历史、法律、经济、文化等多学科多领域不同视角的立体性解读,采用书籍、图片、影视、资源库、网络等,综合多种媒介手段,将各种成果形式面向国际社会广泛传播,增强海南文化软实力。

南海自古以来被海南渔民称为祖宗海,沿海渔民世代以海为田,以船为家,在南海诸岛上辛勤耕耘,无数出征南海的渔民先辈以生命为代价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海洋文化。先辈们在岛上植树、造田、建屋、筑庙,不仅留下了丰厚的海洋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千百年来守望南海、经营南海的历史见证。渔民用实践经验书写的《更路簿》被学界称为新世纪的“显学”,成为南海诸岛属于中国领土的重要史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