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景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毗邻,坐落于长白山北坡,距长白山34公里,距双目峰中朝边境65公里,区域面积52.42平方公里。长白山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景区是拥有“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等盛誉的旅游胜地,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在清代有“圣地”之誉。

地理位置

吉林省东南部

开放时间

7:30-17:30

景点级别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著名景点

天池,长白瀑布

中文名称

长白山风景区

外文名称

Changbai Mountain Scenic Area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

主 峰

白头山

概况

长白山既神奇又壮美,有许多美妙动人的诸如"神女浴躬池"的传说故事,其垂直自然景观更为绚丽多姿,真乃"一日可历四季景"。如今,冬游长白山已不再是神话,一年四季都吸引海内外无数游人前来揽胜。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长白山景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延边市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地图上位于E127°42’55”至E128°16’48”,N41°41’49”至N42°51’18”。

地形地貌

长白山景区处于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在两亿年至七千五百万年的中生代以前,就曾经过多次地壳变迁活动,形成古老的岩层。中生代经历上亿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一系列山间盆地。到了新生代,变成了一片波状起伏的具有残丘散布的准平原。景区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

随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在广阔的玄武岩台地和玄武岩高原上是火山锥体——长白山主峰。玄武岩高原(又称山麓倾斜高原)介于玄武岩台地和火山锥体之间,是比较明显的倾斜地带,地面坡度一般在10度左右,海拔约在1000—1800米之间,是陡峻的火山锥体向玄武岩台地的过渡地带。

气候特点

长白山景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气候的特点外,还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总的特点是冬季漫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大干燥,秋季多雾凉爽。年均气温在-7℃至3℃之间,7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10℃。年降水量在700至1400毫米之间,6至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至70%。云雾多,风力大,气压低,是长白山主峰气候的主要特点。

自然资源

资源概况

长白山景区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据统计,这里生存着1800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50多种兽类,280多种鸟类,50种鱼类以及1000多种昆虫。

动物资源

长白山景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有1225种,分属于73目219科。其中,森林昆虫害虫6目48科387种;森林昆虫天敌7目29科94种;圆口类1目1科3种;鱼类2目4科8种,两栖类2目6科13种,爬行类1目3科11种,鸟类18目48科277种;哺乳类6目19科58种;脊椎动物30目61科370种。

在1225种野生动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黑鹳、金雕、白肩雕、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豺、麝、黑熊、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青羊(斑羚)、鹗、鸢、峰鹰、苍鹰、雀鹰、花尾榛鸡等。在这些动物中,药用类15种,食用类14种,毛皮类2种,观赏类1种。[6] 

植物资源

长白山景区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已发现的有2277种,分属73目246科。其中低等植物17目59科550种;高等植物56目187科1727种。高等植物中有36种珍稀濒危物种。

其中,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人参、岩高兰、对开蕨、山楂海棠、瓶尔小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白松、草丛蓉、平贝母、松毛翠、牛皮杜鹃、苞叶杜鹃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省一级保护植物有红松、偃松、钻天柳、东北红豆杉、西伯利亚刺柏等。名贵药用植物有人参、党参、云芝等。食用植物有山果类、野菜类、真菌类等。[7] 

矿产资源

长白山景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藏。截至2000年底,吉林省有探明储量的矿产增加到98种(全国为152种),长白山区有80种,这些矿种划分为9个工业类别。

一是能源矿产:煤、油页岩、铀;二是黑色金属矿产:铁、锰、钛、钒;三是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钴、镁、钨;四是贵金属矿产:金、银;五是稀有矿产:稀土、磷钇矿、独居石、镓、镉、硒、碲;六是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蓝晶石、红柱石、萤石、熔剂用灰岩、白云岩;七是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硫(硫铁矿、伴生硫)、电石用灰岩、砷、硼、磷;八是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石墨、压电水晶、熔炼水晶、水泥用大理岩等;九是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

九大名景

天池、乘槎河、长白瀑布、聚龙泉、长白湖、地下森林、岳桦林景观带、高山苔原景观带、黑风口。

天池

天池位于该风景区的中北部,传说这里曾是王母娘娘的沐浴池。天池海拔在1980米左右,长约3.4公里,最宽处为1.5公里,最深处达105米。湖水清澈碧透,周围云杉茂密,背后是白雪皑皑的博格达峰,湖光山色构成了天池迷人的高山景色。盛夏时分,天池附近却很凉爽,是避暑佳地;到冬季,这里又是良好的高山滑冰场。长白山天池是中朝两国的界湖,位于火山锥体的顶部,是火山喷发后,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积水而成的湖。[1]

天池一带如此丰富的资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对于野外考察的生物、地质、地理工作者们,更具有魅人的吸引力。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游天池可从乌鲁木齐乘汽车前往,上山时山路蜿蜒曲折,伴随一条奔腾的溪流,这是来自天池的水,清澈的溪水冲击岩石时激起雪白的浪花,使人感到一股清新气息。

乘槎河

乘槎河又名天河,天池北测龙门峰与天豁峰之间缺口--阀门,为天池出水口,天池水由阀门溢出流经牛郎渡,形成近南北走向的河谷,全长1250米,是连接天池与长白瀑布的"白色纽带",这就是乘槎河,目前世界上最短的一条河流。

长白湖

长白瀑布以下三公里河谷西侧,有两个圆形水池,称小天池,又名长白湖、银环湖、东湖。二池一南一北相隔200米左右。北侧一个隐在幽静的岳桦林中,海拔1780米,湖面呈圆形,面积5380平方米,水深10余米,湖水碧绿。南侧还有一圆形池与前者大小相差无几,只是积水甚浅,仅几米深,有时干涸,露出黄色泥土。登高俯视,一个碧蓝,一个赤黄,好似一对金银杯,所以人们又称小天池为对杯湖,别具景色。

小天池水面如镜,宛若绿海中的美玉。湖水终年不枯,碧蓝平静,周围岳桦林密,百草丛生,峰峦倒映,恬静幽雅,景色壮观。近年来,游人日渐增多。曲径通幽,山光水色,群松与岳桦环抱,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神奇秀丽、美不胜收,实在是个浏览的好去处。

黑风口

黑风口位于梁山虎头峰之北,与二道白河峡谷、长白瀑布对峙。谷底至岸顶高差500米,犹如两扇天然屏风。就是闻名长白山的风蚀地貌景观--黑风口。

这里长年多风且多是大风。当山顶刮到五级风时,此处狂风呼啸,飞砂走石,游人们根本站不起来,只能匍匐着爬到风口。无风之日到此,仰望悬崖陡峭,飞瀑直下,俯视温泉蒸腾、白河浪涌。在风口又可以饱览长白瀑布的全貌,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开发利用

地热资源

长白山地热资源开发勘察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于1973年在黄松浦地区附近打出一口温泉井。20世纪90年代第六地质调查所通过采用遥感地质解释、地热地质填图、地球化学、综合物探、钻探工程及水热蚀变等较为先进的方法对长白山地热资源进行了普查。通过全面的勘察,才较为系统的掌握了长白山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

矿泉水资源

长白山火山活动异常频繁和多次喷发,开成了大范围的熔岩台地,特有的地质构造导致地下水形成了独特的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长白山矿泉水储量丰富,流量稳定。初步统计,已发现的矿泉点日涌水量达100多万吨。在已通过省级或国家级鉴定的48处矿泉水水源地中,适合建设大型(年产10万吨)矿泉水生产基地的水源就有13处、适合建设中型(年产5—10万吨)矿泉水生产基地的水源有6处。适合建设小型(年产5万吨以下)矿泉水生产基地的水源有29处。

历史沿革

金朝的女真族,一直把长白山作为他们的发祥地,经常要对长白山顶礼膜拜,以求保佑其国运昌隆,帝祚永延。金世宗完颜雍刚刚登基不久,就于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命当时著名文人翰林院修撰党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文中极力把长白山神化起来。皇帝又于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在长白山北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这份《册文》前去祭奠。 

金世宗皇帝于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册封了源出于长白山之大江松花江(当时名为混同江),并命大臣写了《封混同江神为应圣公册文》,持节备礼前去祭奠。金世宗更加神化了长白山和松花江。

到了金章宗完颜璟时,于昌明四年(公元1193年)晋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较之其父金世宗所封的王、公之爵位又高出一格,将其与天上的玉帝、地上的皇帝划为同一级别,位列于金朝开国弘治的圣帝的位置上。

明朝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率部起兵,终于公元1644年率领八旗兵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因此清朝一直把长白山视为圣祖发祥之地,并将长白山尊为“长白山之神”。

文献记载

长白山景区有语言和文字留传下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4000多年前。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就有所记载,《山海经》将长白山称之为不咸山(即神仙山)。

在南北朝的其他书籍里(例如《魏书》《齐书》等),也常有“纵太山”、“纵白山”之称出现。后来,又可在《唐书-东夷列传》看到有关的记载:“漠河居肃慎地,栗末部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徙太山,与高丽接。”

在《契丹国志》中有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白。”

在《金史》中记载曰:“女真地有长白山。”金代中期文人赵秉文(1159--1233,字周臣),著有长诗《长白山行》。 

元代诗人王结(字仪伯,河北定兴人),在其所著长诗《辽东高节妇》中,也描述了长白山。

清代的几位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都亲自来东北祭礼其祖先的发祥地,而且还写了大量的咏赞和祭告长白山的诗文。康熙有《望祀长白山》的诗和《祭千长白文》(两篇),乾隆有《祭告长白山文》五篇,嘉庆有《长白山告祭祝文》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