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王国(丹麦语:Kongeriget Danmark;英语:The Kingdom of Denmark),北欧五国之一,是一个君主立宪国,拥有两个自治领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北部隔北海和波罗的海与瑞典和挪威相望,并与之合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南部与德国接壤,首都兼第一大城市是哥本哈根。世界上第一面国旗便是1219年诞生的丹麦国旗,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

约公元985年形成统一的丹麦王国,8-12世纪进入北欧海盗全盛的维京时代。14世纪成为欧洲强国之一,1397年6月在女王玛格丽特一世的主导下与瑞典、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并成为联盟的领导者。1523年瑞典脱离联盟独立。1524年和挪威组建丹麦-挪威联合王国。1814年签订《基尔条约》将挪威割让予瑞典。1849年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丹麦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北约创始国和欧盟成员国之一。丹麦拥有极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经济高度发达,贫富差距极小,国民享受极高的生活品质。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出炉,丹麦排名第三。

中文名

丹麦王国

外文名

The Kingdom of Denmark,Kongeriget Danmark

简称

丹麦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哥本哈根

主要城市

奥胡斯、欧登塞、奥尔堡、埃斯比约等

国歌

《有一处好地方》

国家代码

DEN

官方语言

丹麦语

货币

丹麦克朗

时区

UTC 1

政治体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领袖

玛格丽特二世(1972年1月14日即位)

主要民族

丹麦人

主要宗教

基督教路德宗

国土面积

43096

国际电话区号

45

国际域名缩写

dk

道路通行

靠右行驶

人口数量

582.5万人(2020年9月)

GDP总计

3475 亿美元(2019年)

人口密度

136.5 人/平方公里(2020年)

水域率

1.6%

人均GDP

约60000 美元

中央银行

丹麦国家银行

主要学府

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等

国 花

冬青花

历史沿革

公元985年形成统一王国。

公元8-12世纪为强盛的海盗时期,曾征服现英国、挪威、法国莱茵河畔等地区。

14世纪走向强盛,并于1397年成立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盟主的卡尔马联盟,疆土包括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格陵兰、法罗群岛以及芬兰的一部分。

15世纪末开始衰落。

1523年瑞典脱离联盟独立。

1814年将挪威割予瑞典。

1849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918年冰岛脱离丹独立。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宣布中立。

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被纳粹德国占领。

1949年加入北约,1973年加入欧共体。拥有对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的主权。[1]

行政区划

2007年1月1日,丹实行新的行政区划。全国设五个大区、98个市和格陵兰、法罗群岛两个自治领。[1]

五大区有首都大区、中日德兰大区、北日德兰大区、西兰大区、南丹麦大区。

丹麦首都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位于欧洲北部。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线长7314公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1]

地形地貌

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日德兰半岛西部是起伏低缓的冰水沉积平原,北海沿岸有着宽阔的沙滩,沙丘上长着丛丛灌木。这里海风习习,景色迷人,是旅游度假区。日德兰半岛东部和中部是欧洲研究冰河期沉积地形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广阔的丘陵几乎纵贯整个半岛,东部沿岸夹湾和沟谷横切其中,有些沟谷又宽又长,两壁十分险竣,谷底流淌着弯弯曲曲的河水。东海岸没有直接受到强风浪的冲击,保护得很好,所以形成许多深湾和优良港口,如奥尔堡港、腓物烈港、奥胡斯港等。半岛中部到处是沼泽地、湖泊和突起的丘陵地。

气候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2.4℃,8月14.6℃。年均降水量约860毫米。[1]丹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冷,大部分地区气候与中国相似。丹麦的气候介于北欧和中欧之间。由于受到大西洋吹来的西南风影响,丹麦气候冬暖夏凉,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不过15度至17度。

丹麦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1.6亿桶,居世界第38位。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01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4位。探明褐煤储量9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面积48.6万公顷,覆盖率约11.4%。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重要渔场。[1]

国家象征

国旗

丹麦国旗是现今仍在使用的国旗之中最为古老、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面,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7∶28。旗地为红色,旗面上有白色十字形图案,稍偏左侧。据丹麦史诗记载,公元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玛·维克托里斯(也称胜利王)率军对爱沙尼亚异教徒征战。6月15日隆达尼斯战斗中,丹军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带有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并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在这面旗帜的鼓舞下,丹麦军奋勇作战,转败为胜。此后白色十字红旗就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每年6月15日,丹麦都要庆祝“国旗日”即“瓦尔德玛日”。[2]

丹麦国旗

国徽

丹麦国徽为盾徽。金色的盾面上横置着三只头戴王冠的蓝色狮子,周围点缀着九颗红心。狮子和红心象征勇敢、忠诚、善良。盾上端是一顶华丽的王冠,象征丹麦是一个古老的王国。[2]

丹麦国徽

国花

冬青、木春菊。冬青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Komar) Nakai的干燥带叶茎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辞海上的注释是,依靠另一种生物而生存的生物或从另一种生物的活细胞和组织中摄取养分为生。离开了它寄主它将枯萎成金黄色。

国鸟

天鹅。天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鸟类。是体型高大的白色天鹅。嘴黑,嘴基有大片黄色。黄色延至上喙侧缘成尖。游水时颈较疣鼻天鹅为直。分布在北欧、亚洲北部。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

人口

丹麦人口582.5万人(2020年9月),丹麦人约占86%。官方语言为丹麦语。约74%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0.6%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

政治

政体

2004年丹麦政局稳定,执政两党自由党、保守党合作良好。政府继续在医疗卫生、养老、移民及税收等领域深化改革,推出地方行政改革方案,并于10月调整内阁成员。主要反对党社民党力量有所恢复,民调支持率止跌,但政治主张缺乏新意,无法对现政府的执政地位形成有力挑战。2005年2月8日,丹麦举行全国议会选举。在极右的人民党支持下,自由党和保守党再次组成两党联合政府。2011年前后丹麦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政府债务猛增,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在2011年9月的丹麦新一届议会选举中,反对派联盟、中左翼政党集团(红营)赢得了议会179个议席中的92席,击败了执政10年的中右翼政党集团(蓝营),获得议会过半数席位,赢得了组阁权。2015年6月,中右翼政党集团(蓝营)再次赢得议会选举 [7] ,6月28日,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正式就任首相一职。

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

政党

(1)社会民主党(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执政党,1871年成立。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25.9%,丹第一大政党。主张发展绿色经济,完善和发展福利制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席梅特·弗雷泽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女)。

(2)激进党(The Danish Social-Liberal Party):政府支持党,1905年成立。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8.6%。重视个人尊严、自由及环境问题,主张参与国际合作。主席苏菲·卡斯腾·尼尔森(Sofie Carsten Nielsen)。

(3)社会主义人民党(The Socialist People’s Party):政府支持党,1959年从丹麦共产党分裂而成。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7.7%。重视人权、民主和环保,支持裁军,主张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参与国际合作。主席皮娅·奥尔森·迪赫尔(Pia Olsen Dyhr,女)。

(4)红绿联盟(Red-Green Alliance 或Unity List):政府支持党,1989年由原丹麦共产党、共产主义工人党及反欧盟势力组建。反对加入欧盟合作、力主裁减军费、降低失业率、加强环境保护等。1994年9月第一次进入议会。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6.9%。采取集体领导制。

(5)自由党(The Liberal Party):在野党,1870年成立,为丹麦最古老政党。支持欧盟合作,主张自由竞争,反对中央集权。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23.4%,系丹第二大党,主席雅各布·埃勒曼-延森(Jakob Ellemann-Jensen)。

(6)丹麦人民党 (The Danish People’s Party):在野党,1995年10月由退出进步党的议员组成。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8.7%。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反对国际合作。主席克里斯蒂安·图勒森·达尔 (Kristian Thulesen Dahl)。

(7)保守党(The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在野党,1916年成立。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6.6%,主张坚持私有制和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席索伦·佩普·鲍尔森(Søren Pape Poulsen)。

(8)选择党(The Alternative),在野党,2013年11月由原激进党党员、前文化大臣埃尔贝克(Uffe Elbæk)组建。2015年首次参加大选,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3%。支持环保主义、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主席约瑟芬·福克(Josephine Fock)。

(9)自由联盟(Liberal Alliance):在野党,原称新联盟,2007年由原激进党议员纳萨·卡德尔(Naser Khader)等三人组建成,2008年8月改称现名。2019年6月大选支持率2.3%。主张深化移民的社会融合。主席埃里克斯·万奥普斯拉(Alex Vanopslagh)。

(10)新保守党(The New Right):在野党,极右翼,2015年由2名原保守党党员发起成立。2019年6月首次参加大选,支持率2.4%。持反移民立场,主张退出联合国难民公约,遣返所有非法移民。主席派尼勒·维尔蒙(Pernille Vermund,女)。 此外,丹还有基督教民主党(The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强硬党(Hard Line)等数个议会外政党。[1]

政要

玛格丽特二世:女王。1940年4月16日生于哥本哈根。曾就读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1972年1月14日登基。1967年6月10日与亨里克亲王(Henrik,法国伯爵,2018年2月病逝)结婚。有二子,长子腓特烈王储(Frederik),次子约阿希姆亲王(Joachim)。女王兴趣广泛,在考古、美术和文学方面颇有造诣。曾于1979年访华。2014年4月对华进行国事访问。

梅特·弗雷泽里克森:首相,社民党人。1977年生,哥本哈根大学非洲研究学硕士。曾任就业大臣、司法大臣等职。2001年起任议会议员,2015年起任社民党主席。2019年6月任首相。已婚,有二个子女。是丹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和第二位女首相。[1]

梅特·弗雷泽里克森

法律

现行宪法于1849年制定,1866年、1915年、1920年、1953年四度修改。宪法规定,丹实行君主立宪制。经议会5/6多数通过,政府可将一定范围内的主权交给某种“国际机构”。[1]

议会

一院制,共179个议席。议员经普选产生,任期四年。本届议会于2007年11月13日大选后产生,由自由党(46席)、社会民主党(45席)、丹麦人民党(25席)、保守党(18席)、激进党(9席)、社会主义人民党(23席)、红绿联盟(4席)和新联盟(5席)8党组成。此外,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各占2席。议长托尔·彼泽森(Thor Pedersen,自由党)。[3]

经济

综述

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列第10位。2019年,丹麦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约3475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6万美元。

经济增长率: 2.4%。

通货膨胀率(CPI):约3%。

失业率:约4.8%。[1]

农业

农牧业高度发达。近年受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下降,但在外贸中仍占较大比重。农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有耕地2.8万平方公里,农场4.2万个。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大部分供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0%,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大貂皮生产国之一,年产量1200万张左右。[1]

工业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但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开采、造船、水泥、电子、化工、冶金、医药、纺织、家具、烟草、造纸和印刷设备等。产品60%以上供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70%。船用主机、水泥设备、助听器、酶制剂和人造胰岛素等产品享誉世界。[1]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服务业

服务业发达,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主要包括商业、电信、金融、保险、旅游和技术服务等。旅游业是丹麦服务行业中的重要产业。主要旅游点有哥本哈根、欧登塞(安徒生故乡)、乐高积木城及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和最北角斯卡晏等。2005年产值达7772亿克朗,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3.7%。[3]

外贸

外贸是经济命脉。主要原料靠进口,产品销售依赖国际市场。政府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产品出口。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1987年以来一直保持较大顺差。主要进口产品为运输设备、电信产品、纸张、原油、煤炭、钢铁、机械和饲料等。主要出口产品为乳制品、肉、鱼、家具、医药、电子产品、仪表、船舶、纺织品和服装等。2019年进出口总额约为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文化

语言文字

丹麦官方语言为丹麦语。

民俗民风

丹麦特色美食有嘉士伯及特波嘉啤酒、甜酒布甸、丹麦烧腿及特式三文治等。最有名的“丹麦酥”,在丹麦又叫Wienerbroed,每个面包店都陈列各种口味的丹麦酥。典型的丹麦菜包括猪肉丸(Frikadeller)、水煮鳕鱼配芥末酱、脆皮烤猪肉(Flaeskesteg)、马铃薯炖牛肉(Hvid Labskovs),以及牛肉汉堡配炸洋葱(Hakkeboef)。还有一种冷食自助餐(Koldt Bord),菜色有鲱鱼、沙拉、各式冷肉片、熏鱼和乳酪等。

丹麦酥

丹麦三明治(Smoerrebroed)是具有代表性的丹麦食物,这是一种开口三明治,从最简单的到复杂得像雕塑品的都有。

丹麦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①讲究菜肴香、脆,注意菜肴多样质精;②口味一般不喜太咸,爱微酸带甜味;③主食以面食为主,爱吃面包等食品;④副食爱吃鱼类、鸡、鸭、蛋类、猪肉、牛肉、羊肉、冻肉、干肉、奶酪等;蔬菜喜欢土豆、西红柿、葱头、洋白菜等;调料爱用丁香、莞荽子、番茄酱、醋、糖等;⑤制法:对凉拌、炒、烤、炸、烧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⑥中餐:喜爱中国的粤菜;⑦菜谱:很欣赏冷拼盘、茄汁煎鸭腿、脆炸肉丸、滑蛋牛肉、杏仁水鱼、果汁鱼块、脆皮鸡、干烧大虾、玉兰炒肉丝、草菇鱼片汤等风味菜肴;⑧水酒:喜欢喝啤酒;爱喝桔子汁、矿泉水、酸牛奶、咖啡、可可;也乐于品尝香片花茶;⑨果品:爱吃柑、桔、苹果、葡萄等;干果爱吃杏仁、葡萄干等。

传统节日

法定节假日包括:新年(1月1日);忏悔节(2月22日);圣周四(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四);耶稣受难日(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第二天(复活节次日);大祈祷日(复活节后的第四个星期五);耶稣升天日(复活节40天后的第一个星期四);圣灵降临节(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宪法日(6月5日);仲夏夜(6月21日);平安夜(12月24日);圣诞节(12月25日);圣诞节次日(12月26日);新年夜(12月31日)。国旗日(6月15日);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生日(4月16日);宪法日(每年6月5日)(为纪念1849年6月5日颁布的丹麦王国宪法)。

文学艺术

丹麦孕育了童话家安徒生、作典家卡尔·尼尔森、原子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雕刻家托尔森,神学家克尔恺郭尔、舞蹈家布农维尔与建筑家雅科布森等世界文化名人和科 学家;20世纪有12位丹麦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丹麦在天文学、生物学、环境学、气象学、解剖学研究、免疫学、光速计算、电磁、血清研究和核物理研究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奉行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文化方面得到发展的文化方针,鼓励地方发展文化事业。[4]

军事

女王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国防司令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陆海空三军总兵力约2.07万人。军费开支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5%。[1]

交通

海、陆、空交通发达。商船主要从事国际运输。[3]

航空

由北欧航空公司经营的中国飞往丹麦的航线有北京和上海两地,直飞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机场。丹麦的国内航线由美施克航空飞航,连接哥本哈根和比隆、奥尔堡、奥胡斯、凯隆堡、齐斯泰兹、森讷堡、伦讷等国内重要重要城市。

市区往返机场:Air-Rail列车连接哥本哈根国际机场和位于市中心的中央车站,每20分钟一班,12分钟即可到达市中心。其他丹麦主要城市也有列车来往于机场。

丹麦共拥有23座机场,包括4座国际机场。

铁路

2006年铁路总长2644公里,其中私营铁路495公里。客运量62.74亿人公里,货运量18.93亿吨公里。[3]

丹麦国铁(DSB,Danish State Railways)连结哥本哈根与欧洲各国家的首都,每天都有固定的火车班次。有两种:一种是市际列车(IC,Intercity),拥有现代化的设备,须提前订位。另一种是区际列车(IR,Inter-regional)速度相对比较慢。无论旅程长短,市际列车的订位费用约为30克朗(头等车厢60克朗),区际列车约为20克朗。

公路

截至2019年1月1日,丹麦公路总长747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29公里,共有各种机动车约462.3万辆,其中小轿车265.2万辆、货车42.3万辆、巴士1.3万辆。丹麦拥有发达、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可迅捷地通往北欧地区各大市场。连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的厄勒大桥2000年开通后,丹麦成为通往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天然门户。

厄勒大桥

社会

教育

丹麦培育了以童话闻名于世的著名作家安徒生、原子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等世界文化名人和科学家,在生物学、环境学、气象学、免疫学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奉行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文化方面具有平等发展的文化方针,鼓励地方发展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发达。1973年起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1]

科技

丹麦在生物学、环境学、气象学和免疫学等方面位于世界领先水平。丹麦科技与创新政策的宏观管理职能由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负责。此外,为开展有关政策调研和评估,实施项目和计划的具体管理,丹麦还设置了研究理事会系统。一类是负责基础研究的理事会,根据科学界提出的原发设想和观点,提供资金资助,并支持相关活动;另一类是负责战略研究的理事会,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重点,支持相关研究,通过加强不同领域的跨学科合作,确保国家战略的实施。丹麦的科技优势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声学等。

卫生

所有丹麦公民无论经济状况如何,都可以享受国家医疗体系提供的免费服务。医疗费由国家税收支持。但是,对于牙科护理及其他医生或医院未提供的其它类型的治疗,个人须承担部分费用,也可根据收入状况报销。每个丹麦居民都拥有一位社区医生,负责提供疾病预防方面的建议,治疗一些轻微病症,并确认患者是否应接受专业检查。持有个人身份号码(CPR)与国家医疗健康保险的居民可接受免费急诊治疗。在丹麦医疗体系中,看全科医生是就诊的第一步,他们负责前期的检查治疗,必要时把病人转给专科医生或医院。

以高福利、高收入、高税收、高消费为特征。2002年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开支为3958.89亿克朗,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8.4%。2002年人均收入22.18万克朗。2003年失业人数约为17.1万人。全国有医生9400人,病床2.6万张。私人住宅拥有率53%,别墅拥有率11%,手机使用率68%,家庭电脑拥有率70%,上网率79%。每千人拥有医生2.5名,洗衣机740台、电视机575台,小轿车343辆、电话613部、传真机120部。

媒体

主要报纸:《日德兰邮报》(1871年)、《政治报》(1884年)、《贝林时报》(1749年)。

丹麦通讯社(Ritzaus Bureau):1866年创建。丹唯一的全国性通讯社,由各大报纸合办。

丹麦广播公司:1925年创立。丹麦最大的全国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丹麦电视二台:1988年创立,1989年开播。[1]

外交

国策

冷战结束后,丹麦对传统上以北约、欧共体、北欧合作和联合国为支柱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突出以欧盟为重点,增加了“共同安全、民主和人权、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环保”等新内容、重视欧盟建设,坚持依托北约,加强欧洲安全合作,积极拓展以北欧合作为基础的环波罗的海合作,重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4]同15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国际关系

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事务,努力发挥自身影响力。视联合国、欧盟和北约为其外交三大支柱,视美国为最重要战略盟友,视北约为其安全保障,积极拓展以北欧合作为基础的环波罗的海合作。重视应对全球化挑战,强调发展对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关系。积极推行“绿色外交”,支持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重视对外发展援助,强调以外援促进人权与民主。[1]

与中国关系

1950年5月11日,丹麦与中国建交。1956年2月15日,两国由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2004年2月,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来华进行工作访问。[4]

与俄罗斯关系

认为俄罗斯局势走向对欧洲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加强同俄合作是建立欧洲安全新格局的基础。主张与俄建立建设性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保持俄政治和经济改革势头,使俄尽快融入欧洲进程。在车臣问题上与俄存有分歧。强烈谴责俄罗斯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认为有关行动具有侵略性质,同时认为格鲁吉亚也负有一定责任,支持格鲁吉亚主权和领土完整,要求俄方尽快完成撤军。[3]

旅游

主要景点有:美人鱼铜像、安徒生博物馆、圆塔、蒂沃利公园、大贝尔特海峡大桥。

美人鱼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