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兰(英文名:Elaine Chao),美籍华人。2001年1月11日,当选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名赵小兰出任美国劳工部长。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同时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妇女。赵小兰丈夫是现任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2017年1月31日就任美国运输部长。

中文名

赵小兰

性别

出生年月

1953年3月26日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台湾台北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

曼荷莲女子学院,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

美国第24任劳工部部长,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

政党

共和党

职位

美国交通部长

英文名

Elaine Lan Chao

人物履历

赵小兰

赵小兰(英文名Elaine Chao),美籍华人。

1953年生于台湾台北,祖籍上海嘉定。1961年随父母移居美国。

1975年毕业于曼荷莲女子学院主修经济。

1979年获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院硕士学位。她还曾在麻省理工学院达特茅斯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84年至1986年任旧金山美国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副总裁。

1986年弃商从政,任美国联邦政府交通部航运署副署长。

1988年任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

1989年任美国交通部副部长。

1991年12月任美国和平队第十二任队长,离职后应聘到联合基金会出任会长。

1993年2月与美国联邦参议员麦康纳尔(McConnell) 结婚。

1996年她辞联合基金会出任会长职务,以帮助其夫竞选联邦参议员。

2001年1月11日,当选总统乔治·布什提名赵小兰出任劳工部长。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同时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妇女。

2016年11月29日,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名赵小兰出任美国交通部长。

2017年1月3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美籍华人赵小兰担任美国运输部长的提名,于当天下午5时宣誓就职。赵小兰将成为首位两度进入美政府内阁的华裔女性。

人物轶事

2001年,美国总统小布什力邀赵小兰出任劳工部部长,出人意料的是遭到赵小兰的再三婉拒,她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直到老布什出面说话,她才欣然接受。1月29日,美国参院一致通过了布什总统的提名。1月31日,赵小兰宣誓就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部长。她不但为美国华人参政树立了新的丰碑,也圆了好几代人的“美国梦”。 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实力,成为华人移民美国200多年来第一位华裔内阁部长。小布什在提名赵小兰出任劳工部部长的记者招待会上,称赞她有很强的行政能力、很高的工作热情和为民众谋福利的责任感。接受小布什提名后,根据美国的法律,赵小兰必须辞掉其他职务,为此,她放弃了一份年收入达100万美金的工作。她说,之所以愿意接受提名,真的不是因为想当这个官,而是这个职务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你知道我选择的不是无聊的政府。我非常幸运,而且当我长大成人时,我的父母亲一直鼓励我去进行真正的探索,去开拓我的视野。所以这是我冒险的起点,我想去尝试不同的事情。我父亲是个企业家,但我认为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商业,还有很多其他东西。正因为如此,当我是银行家时,我希望能抓住进入政府工作的机会。而当时我听说了白宫的国会会员。所以我就去申请了,而且被选中了。虽然我当时不认识任何人,也不怎么了解这个事情的情况,只知道这是一件非常好的,很有声望的事情。当然真正激发我兴趣的是去发现不同的事情。做银行家时,我和私人借方做交易,我是借方,只有我自己。然后他(她)的律师,大部分情况下时他本人,和我的律师及我做一笔交易只要两个小时。但我也曾与联邦政府做交易。首先,当交易接近尾声的时候,会有一大垒的文件,做一笔交易就要花上几周的时间。我要一大群的律师帮我,借方也有一大群律师,政府也有。所以虽然我当时还是个年轻人,年轻的商人,但我觉得在政府寻求公正和商业寻求效益之间肯定会有一条协调的纽带。也许我对政府有更多的了解之后,我就能成为这样一条纽带,我就可以帮助双方理解对方的想法。这就是我选择政府工作的原因。

回顾赵小兰的人生历程,真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1961年移民美国,1971年中学毕业,1975年毕业于曼荷莲女子学院,1979年以全A成绩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学位,1983年至1984年当选为“白宫学者”,担任白宫高级官员的助手,1986年出任联邦航运署副署长,不久又转任美国银行高级副总裁,1988年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海运委员会主席,1989年又被布什总统任命为交通部副部长。1991年至1992年,出任美国和平工作团团长,1992年至1996年担任美国最大慈善事业——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主席,1996年出任美国智囊组织传统基金会研究员,1998年任该会亚洲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赵小兰竭尽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以勤奋工作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走出一条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她受命于艰难,到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担任主席时,基金会的财务十分拮据。为了让同仁们树立重整旗鼓的决心,她把自己的年薪从40多万美元减为19万美元,并且规定大家出差时只能乘坐经济舱,她自己也不例外。靠着这种精神,她与全体员工一道,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使基金会转亏为盈。后来,当赵小兰离任时,董事会为了表彰她的贡献和业绩,大家自掏腰包,要给她颁发30万美元的奖金,可是被她婉拒了。

如果年轻人努力,一定可以找得到,我可以告诉你我一生的经历。我从没想过我能到这里来。你知道我大学刚毕业时的目标吗?我仅仅希望自己能够生存。我仅仅想找一份工作。我仅仅想能在经济上帮助我的家人。所以,我想,我有一个好的目标。我渴望我能对我的工作做一些改变,超过我自己的能力。我想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超过他自己的梦想,然后为之努力。生活就会很精彩,很宽广。

我非常的幸运,我提到过。但是我有许多兴趣。在我的生活中我有很多乐趣。我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亚裔美国人能和我分享这一切。因为在我的经历中,我常常想:“哦,天啊,这真是太精彩了”。你知道这很单纯。我想和更多的人分享。我希望,我也自信,会有更多的亚裔美国人走到主流社会。他们能越来越适应这里的文化和语言。他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令人兴奋的东西,商业,艺术,科学,体育,音乐等等的领域都有机会,而且在这里有很多冒险。我希望每一个人,你,观众们能真正地感到生活是一个伟大的冒险。你也可以和我一样。

美中交往的桥梁

赵小兰

由于父亲赵锡成的故国情怀及其与江泽民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深厚砚谊,赵小兰与中国政府高层有着良好的关系。赵小兰曾多次访问中国,受到过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美期间,也在百忙中会见了赵小兰,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就在赵小兰出任美国劳工部部长的听证会上,一位国会议员语带双关地试探赵小兰:“你当了劳工部部长,是否将成为美中两国的桥梁?” 赵小兰不卑不亢地回答:“布什家庭本身与中国领导人有着极佳的关系,我是美籍华人,当然希望能成为美中交往的桥梁,为两国的友谊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直以来,华裔对美国的忠诚一再受到怀疑,许多人在美国政坛上中箭落马,这本身令人感到厌倦,这也成为华裔的政敌在关键时刻的一个杀手锏。赵小兰从不讳言自己的移民身份,即使是在就职演说上,她首先就提到,自己是坐着小船来到这个国家的。她说,她经历过移民家庭的痛苦,领受过种族歧视的滋味,所以她要尽她最大的能力,消除种族歧视,帮助移民家庭实现他们的梦想。我想说我不希望你们成为“赵小兰”,我希望你们成为你们自己。美国是个非常好的国家,它有很多很多机会。今天,“赵小兰”可能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明天可不一定。明天又可能会有更多新的机会,更高的目标去追求,我仅仅可能到达我已经到达的位置,我不可能在往上了,所以我们需要新的领导人,有不同想法的人,所以他们应该努力去成为他们自己。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他们应该去发现他们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去发现可以在这个社会上获得机会,因为机会是无穷的。比如,当我长大时,我非常胆小,我非常害怕,因为象亚洲人,我们没有很多机会。你知道如果我们一生有一个机会就已经非常好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会非常害怕从事新的事物,或者我们对于一个小小的机会都会过于在意,因为在那些国家机会并不像在这个国家这么多。在这里机会成打地在你身边飞。如果你错过一个,你根本不用过于担心。你可以去寻找其他的机会。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中国老乡,一个牧民。他正在努力成为学士,他希望通过学习能够走出那个放牛羊,点煤油灯的地方。他们只有一个机会参加一次考试,去北京,但是他们失败了。他们以后20年的生活是被毁掉了。他们希望、祈求能够在20年前再参加一次那个考试。这不是美国,在美国如果你做错一件事情,不用太担心,可以继续向前进。我想这是我所知道最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在以前我是如此害怕犯错误,因为我想如果我犯错我就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我的人生将被糟踏,也会是我的父母蒙羞。纽约时代杂志将写成赵小兰如何使她的家族蒙羞。美国不是这样的,这里有很多机会,所以努力奋斗做你自己想做的,当然一定要慎思,不要莽撞,一定要考虑好,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去做,你真的喜欢做某件事,那就去做,去想,再去做。如果你失败了,没有关系。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如果你失败了,你还有很多机会。

东方凤凰新展翅,赵小兰已走马上任。她主管着400亿美元的年度预算,领导着17000多名员工,管理着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工人,她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她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既要与工会组织沟通,又要与大企业大公司联系,还要与国会、与部属接触,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一直是精神抖擞,信心十足。怪不得国会议员们在听证会上说:“赵小兰必将成为一位出色的劳工部长。” 她强调,在她领导下的劳工部运用法律保护工人利益的大原则不能变,其中包括保证工人们拥有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他们每一天诚实的劳动能够得到真实的报酬,保证他们不受种族歧视的对待。她说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发展模式有很大区别,它将给劳资双方都带来难题,未来资方将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人而头痛,而想得到那些工作的工人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劳工部在新世纪的职能就是帮助人们适应新变化。赵小兰上任后,设立了两个办公室,一个是“二十一世纪劳工办公室”,一个是“残疾人就业政策办公室”。她说,我们必须关注那些因为残疾而被拒绝了工作机会的人。

我想在这100天里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了解这个部门,向那些职业工作人员表示我对他们的尊敬,去了解他们在这个换届时期的工作,请求他们帮助我和总统先生尽快开始我们的工作。所以在我上任的第一天,我就拜见了所有的员工。我主持了一个小时的咖啡短会。然后我视察了整座楼,我去认识楼里的清洁工,感谢他们在整座楼打扫得那么干净。我也走访了打印室和出版室的员工。我只是相对他们说声谢谢,感谢他们在这个换届时期的工作,是他们使我们的工作得以继续。

第二,我要简单的了解我们所有重要的问题。我们有很多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确信我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所以我要确信自己是在职业工作人员的专家知识基础上做出决定。而且我不仅要组织劳工协会,我还要组织商业协会,大的、小的商业和这个劳工部门所代表的所有成员。所以我要去认识很多不同的人,听听他们的想法,只有这样我才能做出好的决策。

我的第三个目标是我的长期计划的实施。在这方面我可能要讲很多我是如何为未来准备我们的劳工队伍。这是劳工部,它代表着所有的劳工人员,它组织了20%的劳工人员。剩下的就是那些分散的小商人。但我也代表他们。人口统计显示美国正在进入人口老龄化。这意味着在将来的50年我们会出现劳工缺少的城市。所以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怎样来关注我们的老龄人口,以保证他们得到他们该得到的经济保障。但也涉及到我们如何保证我们有需要的新的工作人员,所以这里就有一个移民问题。我们将拥有的新的岗位和员工。同时我也担心技术缺代问题。你知道有很多高薪科技的工作岗位。那些工作的报酬很好,而且也因此产生一大批百万富翁。但也有很多很多人不能胜任这种工作。所以就有一个技术缺代的问题。我们部门的目标就是要解决这个劳工缺代的问题。当然技术缺代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帮助我们的国家为21世纪真正全球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提供劳工。

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华人移民开始大批到美国西部淘金,已经有160年的历史。这期间美国常以各种流行疾疫为由,进行反华排华行动。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不让中国劳工进入美国,并明令禁止华人通过归化取得美国国籍。一直到1943年12月17小罗斯福日签署废除排华法案。臭名昭彰的排华法案,正式走入历史。历时61年的排华法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禁止一个种族进入美国的法案。没有人想到120年后,美国华人从“苦力”、“猪仔”到当任劳工部长,走过的又是怎样的一条漫长而又血泪斑斑的道路。

我想我们已经比30年前开放多了。当然毫无疑问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各种困难,挑战,障碍,何不公平。但我相信我们会做到。因为人口在不断变化,我们将会看到这一天会越来越近。你知道,我们中间亚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非洲裔美国人占大多数。他们在选举政治面前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且你也知道,这是个多元化的国家,我们大家在选举方面都有影响力。

中西合璧的文化与生活

宣誓就职以后,赵小兰发表了颇有哲理性的演讲。她说:父母亲的谆谆教导和美国的机会,给她提供了通向成功的可能,但成功的实现还得靠自己的不断努力,不断竞争;而把美国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华人谦虚、勤劳的精神结合起来,则是她最大的竞争本钱。 身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赵小兰可以说是鱼和熊掌兼得的人。 她吸收西方最高级的事物,同时不放弃本身丰富的传统。她与海外华人维持联系,经常光顾中国城,积极参加华人社团的活动。

我觉得亚洲传统对我的影响特别深,我认为它是我的一部分,而且永远是。我从我的亚洲传统中得到了很多的力量。我想她给予了我很多支持,情感上的支持。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她真得给予我无穷的信心。我想我们亚洲人常常有一种长远的眼光。你知道,我们总尽量不太高,也不太低,我们总设法保持平衡,很稳健。我们亚洲人强调家庭和教育。所以我觉得那些都是非常非常好的、能够支撑我们的传统。对我来说,我的亚洲文化和亚洲背景的各个方面都是力量。比如,你知道,我在我的办公桌上摆着许多照片,我喜欢这么做。其中有一张是我和父亲去访问它老家时拍的。我和他在1981年访问中国,那时候中国刚开始搞现代化,还比较贫穷,但我父亲想去看看老家,看看那边的情况。为了欢迎我们那个村庄专门修了一条马路,把整个村庄收拾得很干净,而且送来他们最好的礼物。你看我在那边拍的这张照片,那是个非常落后的地方。有一群孩子围着,旁边还有一只猪。我拍这张照片是想在我遇到困难是它能提醒我自己,既然我的父亲能够生存,又干得如此很出色,而且从那个环境中走出来,那么如果我是她的女儿,我肯定也能够面对并且战胜任何困难。这种提醒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力量。当我面临困境时,我告诉自己我是中国人,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虽然我们经历过各种困难。我也将生存下来,所以认为我们必须利用这些来鼓励我们自己,我们来自伟大的历史,伟大的民族。我们都是美国人,它也是我们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的文化传统将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强大。

1981赵小兰和父母第一次回到老家上海嘉定马陆镇,捐款200万元修建了以仁幼儿园,以仁是她爷爷的名字。赵小兰8岁随父母移民美国,从一个英文字都不认识的小女孩到领导17000多名员工的美国劳工部长,有人评价她聪慧、勤奋、坚强、同时又不失温婉与孝顺。在她的身上,既具备了中华民族谦虚、勤奋的美德,又有美国人竞争、宽容和诚实的优点。赵小兰平时喜欢打高尔夫球、骑马和溜冰,还弹得一手好钢琴。

我有非常好的父母,和非常好的家庭。我认为理解我们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我很幸运我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家庭背景,我已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当我做一些冒险的事情比如进入政府,我总得到来自我父母的支持。因为政府不是很安全,你知道,总统来我来,总统走我就走,我不想留下来跟新的总统,因为担心做错事,因为理念,所以政府工作不安全,但我总希望让我的父母亲为我骄傲,给我的家族带来荣耀,我总想希望把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不得不冒险,有时我不得不做一些在开始时不一定成功的事情。你知道这些事情是没有把握的。所以我总是不断的更新我的想法。如果有什么事情我失败了,我总是可以回家。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4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美国福茂航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是美国航运财经界的知名人士。其母朱木兰则是贤妻良母的典范。一些苛刻的媒体谈及赵小兰的成功时也无不赞扬道,“赵小兰那种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就连老布什在任总统时,也曾十分认真地对太太芭芭拉说,应该虚心地向赵家学学怎么管教孩子!。“爱而不娇,严而不缚”,是赵父教育子女的方法;“知识就是力量”和“多为社会作贡献”的观念,是他对子女的家训。赵小兰是家中六个姐妹中的老大,父母亲对她的要求也最为严格。小时候,每星期六下午,父亲一定要她们姐妹几个把家里草地上的蒲公英挖掉,轮流把后院游泳池四周的垃圾打扫干净,门前120码的柏油车道也是父亲带领她们一点点铺成的。每天晚上,六姐妹都一块儿认真做作业,复习功课。由于父母的严格教育,赵家六个女儿都学有所长,学有所专,被称为“赵氏六朵金花”。赵小兰是老大,她与三妹小美、五妹小亭、六妹安吉都毕业于哈佛大学,二妹小琴则是威廉和玛丽学院的硕士,四妹小甫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博士。

赵小兰是浸润着西方文化成长起来的,优良的家教又使她秉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大学刚毕业,她到父亲的船务公司去实习,父亲特别给她做一些高难度的工作,她总是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完、做好,绝不因为父亲是董事长而挑肥拣瘦,马虎从事。赵小兰步入宦途经年,从小养成的美德却丝毫未改变。无论工作多忙也不管人在什么地方,她每周一定要打电话回家报平安。即使当了交通部副部长,回家吃饭时,也常常争着替长辈盛饭斟茶。每逢过年过节或父母生日,小兰总要飞回父母身边,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我的父亲对我只是个自然的引导,更多的是我自己的兴趣,是我希望在这行业做更多有用的事情的愿望。他总是尽力去帮助他们。他也把这些东西传给了他的孩子。我们都可以帮助别人,我们也应该帮助别人,所以怀着这个理念,你知道,我参加了许多额外的文化活动。上学时我对课外的活动总是特别积极。而当我是银行家时,虽然我很忙,但我总是参加志愿工作,总是尽量去帮助人。所以当我成为和平组织的董事只是我在志愿工作这方面的自然延伸。只是这回是为和平组织做志愿工作,而且是全身心的。

赵小兰是赵家最后出嫁的女儿,1993年初忙于事业的赵小兰与五十一岁的美国肯塔基州共和党籍参议员米奇·麦康奈尔成婚,那一年她四十岁。麦康奈尔是参议院中最具实力的参议员,赵小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

我努力找一个中国男孩,但是我太高了,我的母亲总是担心我。你知道了,她也非常高,所以结婚非常晚。所以听说我和我丈夫要结婚是有点滑稽。我要他去我家里,而且他必须当找我全家的面向我求婚。所以他去了,拜访我的家人。我们坐在桌边,我们姐妹坐在桌子的一边,我的父亲坐在桌子的一头,我母亲坐在另一头。我坐在父亲的旁边,看着我的丈夫,我的未婚夫。我的朋友也和我在一起。他不得不告诉我父亲和姐妹他要做什么,他要娶我,他要照顾我。所以我的姐妹们从头到尾看了他一遍,对他点了点头,他们同意了。你知道,Mitch比我大10岁,所以想他这样的一个人要经历这种事情是有点可笑的。

家庭教育

赵小兰

赵小兰的家庭教育 (刘墉)

在我念研究所的最后一年,日文课班上突然出现了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太太。当她正襟危坐,挤在一群二三十岁年轻人之间,跟着教授朗读的时候,实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为她只是排遣时间的旁听生,后来看她也紧张兮兮地应付考试,才确定是正式的研究生。她从不缺席,笔记又写得好,所以溜课的人都找她帮忙,我们称她为赵太太,直到毕业,才知道她就是前两天刚就职的,美国交通部副部长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

我今天跟你提到赵小兰,并不想强调她是华裔在美国政府职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讨论她的白宫学者、花旗银行或哈佛大学的经历,而是想让你了解一下,赵小兰的家庭生活。因为我相信,没有那样成功的家庭教育,很难有赵小兰今天的成就。最起码,赵小兰今天立身华府高阶层,那种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必然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我用“特殊”,是绝不为过的,因为在美国的中国家庭,能有她家那样完整而严格训练的已经大少了!即使在中国,我相信也不多。

你记得《真善美》那部电影吗?当朱丽安德鲁丝初去当家教的时候,孩子们由大到小,一吹哨子,就列队出现的画面,几乎也能在赵小兰的家里看到。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来,六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会出来招呼。她们以非常恭敬的态度为客人奉茶,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尤其令你难以相信的是,当赵家宴客时,几个女儿不但不上桌,而且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斟酒!

当我不解地问朱木兰女士时,她说:“不错!我们是教她们做女侍(Waitress),但那何尝不是一种训练!

也就因此,他们家虽然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大人的道理很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年轻人理当自己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则很难学会独立!”

不仅料理自己的内务,每天上闹钟起床,小时候赶校车上学、回家由姐姐带头,自动自发地念书,而且他们家的六个孩子,还分担家里的琐事。

每天早晨,她们要出去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掉水上的脏东西。到了周未,则要整理那占地两英亩的院子,把杂草和蒲公英拔掉。赵小兰十六岁的妹妹,已经负责处理家里的帐单、将那诞卡的邮寄名单输入电脑,并接听晚上的电话。而且,只怕讲了你也不信,赵小兰家门前长达一百二十英尺车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几个姐妹,在父亲指挥下自己铺成的。赵小兰曾经在《我的事业与人生》那篇文章里说:“那时我们不见得喜欢,如今想来,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谈,很能领会父亲良苦的用心了。”

可不是吗!如同她母亲所讲“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正由于她们贡献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会爱她们的家,觉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属于自己的。特别是在一家人的工作中,更能体会到荣辱与共、同心协力,而产生共同意识。

你想想,同样是家里的车道损坏了,对于你和赵小兰姐妹,感觉必定不同,因为我们车道不是你铺的,你不曾流汗,怎么可能有大的感触呢?

我常强调家庭关系(Family Ties),赵小兰的家就是真正实践的例子,他们在晚餐之后极少开电视,父母也以身作则,不在电视前花大多的时间,母亲跟着孩子一起读书,父亲处理未完的公务。

至于星期天,他们一定全家去做礼拜,午餐后的点心对间,则举行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大伙高谈阔论,每个孩子说出自己新的想法、收获,提出计划,并征询父母的意见,所以当我们惊讶于赵家姐妹的纪律与服从的时候、要知道那是经由亲子之间充分沟通,所获得的共识。当她们为家里做事时,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里有着使命感。家是一个“共荣圈”,每个成员都这么有向心力,自然会兴旺。

我们也确实看到赵家,由一九六二年坐船来美国,孩子们半句英文不通,艰苦奋斗到今天,已经有四个从名校的研究所毕业;赵锡成先生更成为航运财经界的名人,连赵小兰的母亲,都以两年全勤的纪录,修得了硕士学位。

但是你知道吗?赵家虽然富裕但孩子却多半进公立高中。在外面的花费,不论大小,都要拿收据回家报帐。赵小兰念大学时还向政府贷款,靠暑假打工还钱。这不表示她的父母小气,而是因为要求子女独立、负责,把钱花在当用的地方。

所以赵小兰能打高尔夫球、骑马、溜冰,更弹得一手好琴。父母对孩子说:“我们虽然俭省,但你们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说要学,就有责任学好!”

他们也每年安排两次全家的旅游,从选择地点、订旅馆房间,乃至吃饭的餐馆,完全由孩子负责,父母都少过问。如此说来,这旅行,不也是一种组织、分工的训练吗?

所以我说:赵小兰姐妹的成功,与她们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连布什总统前几天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先生一家时,都特别强调这一点,还对太太劳拉说,应该向赵小兰的母亲学学怎么管孩子!

怎么管?答案应该是:

将中国传统的孝梯忠信与西方社会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既培养个人的独立个性,更要求每个人对家庭的参与,透过沟通后产生的共同意识,达成期望的目标。

成就荣誉

1986年全美六大杰出妇女之一;1987年美国十大杰出女青年之一;1993年获哈佛大学的最高奖——校友成就奖;2008年获美国联邦移民局颁发的“杰出新美国人”奖。[2]

来华经历

1980和1981年应邀两次到中国讲学。1993年12月同丈夫麦康奈尔一起访问中国。2008年8月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及相关活动。同年12月来华参加第五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