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级旅游区黑井,自西汉以来就是云南出产井盐的重镇。盐业的发展和兴盛,以及盐在古代经济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给黑井的发展乃至后来的辉煌一时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让黑井成为了名闻遐迩、富甲一方的小镇。

中文名

黑井古镇

外文名

Heijing Town

开放时间

全天

所在地

楚雄

特产

贡盐

别名

恐龙之乡

简介

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这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

关于黑井,金庸《天龙八部》有语:“保定帝下旨免了盐税,大理国万民感恩。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每年须向蜀中买盐,盐税甚重,边远贫民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淡食。保定帝知道盐税一免,黄眉僧定要设法去救段誉以报……”黑井,就是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

“盐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却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风貌坊巷,颇具明清风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戏台,以及古寺庙、古盐井、煮盐灶户等,特别是享誉省内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典型的武家大院,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王”字型的武家大院豪宅、贞节牌坊、道光皇帝的御笔、飞来寺、以前曾产过盐的盐井及卤水池子仍留在那里。在龙祠内悬挂着雍正皇帝所题写的牌匾,上书“灵源普泽”四个大字。此匾长2米多、宽80厘米,匾上雕有9个龙头。“灵源普泽”四字也正是雍正皇对当时黑井卤水惠泽普天下的评价。还有始建于明末,完工于清道光年间,至今仍发挥着防洪作用,护卫着黑井镇的安全的黑井庆安堤,也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主要景点

古镇城门、武家大院、大龙祠、古法制盐作坊、诸天寺、上武家院、德政房、节孝总坊、晒卤盐、黑牛盐井、文庙、七星台等景点是在镇上,飞来寺、望江亭、香山寺、万寿山僧人墓群、三元宫、天生碑、真觉禅寺、真武观、听涛亭等景点在山上。

历史沿革

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导下,发现河边山脚处有卤泉自然溢出。从此,黑井先民采卤而食;青铜器时代,他们掘池储卤,用原始的薪炭法制盐;南诏时期,掘池汲卤,用釜煎盐,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元代,中央置威楚路提领管黑盐井盐运使司。但在这两千年中,黑井仅仅开挖了两三口盐井。

明洪武年,黑井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中央从应天府迁来64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大力开发黑井。经过数百年发展,到清朝,黑井盐业到达鼎盛,盐税竟占到云南盐税64%。解放前,黑井设场务公署,但海盐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盐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

历史建筑

黑井文物古迹甚多,有史前十八犁田新石器文化遗址,万春山腰有元代摩崖。始建于元的古盐城桥,明清护城堤,以及长788米的顺河桥。具有唐宋风貌坊巷,明清风格的民居,古碑刻、石雕(万春山顶古墓石雕人马)、古塔、石牌坊(贞节牌坊)、古墓(青铜墓葬、元代火葬墓群、回汉睦族金大婶墓、木棉花浮雕墓)、古戏台,以及古寺庙(文庙、诸天寺、龙祠、飞来寺、香山寺)等。

现状

1995年被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近年来,在外来信息的冲击和启发下,该镇以铁路为媒介,沿线路广泛传播、营销古镇盐文化旅游产业,吸引中外游客近50万人次,年旅游创收1100万元,实现了古镇经济的二次创业。从2003年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大力发展小枣种植以来,古镇周边区域农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正在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