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无形的巨大力量。道德增值,人人自爱,社会和睦;道德贬值,良知泯灭,必生祸乱。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四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而“有理想、有道德”又规定了它的性质和方向。离开崇高思想道德,“无德不能怀远”(不能坚持远大理想),无德不能真正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无德不可能有高度度的纪律。

中文名

社会道德观

性质

社会意识形态

目的

道德增值、人人自爱、社会和睦

基本内容

社会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无形的巨大力量。道德增值,人人自爱,社会和睦;道德贬值,良知泯灭,必生祸乱。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四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而“有理想、有道德”又规定了它的性质和方向。离开崇高思想道德,“无德不能怀远”(不能坚持远大理想),无德不能真正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无德不可能有高度度的纪律。[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个重要论断,它揭示了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反映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客观要求。公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作为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一个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必要性

遵守社会公德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确立,必然要求公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与之相适应。

1、社会主义道德观是推进社会生活和谐的积极力量。道德观作为人们对某种社会行为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与判断,决定着人们对价值目标的追求,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取向,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行为。

2、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克服个体利益追求多样化、维护全社会整体利益的精神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以及全球化的浪潮,公民在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特点:一方面,占主流地位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内涵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思想道德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相互交织,进步观念与落后观念相互影响。思想道德的多样化是与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违背的,和谐首先应该强调的是整体的和谐,要想克服利益追求多元化、维护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必须使科学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与当前历史条件相适应,并且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价值原则与行为准则。

3、社会主义道德观是抵制世界范围内各种资产阶级腐朽道德的有力屏障。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有世界眼光,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贯彻洋为中用的方针,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更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区分先进和落后、科学和腐朽、有益和有害,积极吸收先进、科学、有益的东西,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有害的东西,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公民道德观构建

构建全民社会主义道德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主义道德观必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之称,有着悠久而深厚的道德传统,其中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道德原则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道德的最高理想问题;人性问题;道德修养问题;道德品质的形成问题;道德评价问题;人生的意义或人生的价值问题;道德的必然和自由的关系问题;道德规范问题;德治和法治问题。

2、社会主义道德观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思想道德体系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以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要重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集体主义原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既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给集体主义提出的新问题,也存在着我们在道德实践中没有真正将集体主义原则落到实处的弊端。

3、社会主义道德观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明确规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要求我党要立足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对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形成对新形势下道德建设规律的新认识,还要把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同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要深入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公民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辟论述,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

道德建设主要内容

诚信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着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

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