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氏家族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次几乎灭门的大事。五代残唐时期,孔府有个洒扫户原姓刘,叫刘末,后随主姓孔。孔末于梁太祖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一天深夜,杀死孔子第四十三代嫡传孔光嗣,并想斩草除根,连同其独子孔仁玉一同杀死。恰巧当时孔仁玉在乳母张妈妈(一说是其外婆)家,孔末追至张妈妈家。张妈妈有个儿子和孔仁玉年龄相仿,她便狸猫换太子,结果自己的儿子被孔末杀死,孔仁玉躲过一劫。此后,孔末便以孔子后裔自居。

孔末乱孔,又名孔末之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谋杀事件,因此事,孔子家族的大宗支险些断绝,逃过劫难的孔仁玉则在日后中兴孔族。

中文名

孔末乱孔

别称

孔末之乱

年代

五代后梁

主角

孔末,孔仁玉

事件始末

西汉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褒成君,奉孔子祀。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又封孔子十六世孙孔均为褒成侯。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将孔子三十五世孙孔璲之由褒圣侯提升为文宣公。除授予孔子家族的历代宗子世袭爵位以外,朝廷也不时封赐食邑、绢帛,免除徭役,优待孔子后裔。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朝廷下令免除靠近孔林五户百姓的徭役,充任孔林洒扫户,负责打扫孔林的卫生,代代世袭。这五户人家本都不姓孔,按着当时仆随主姓的习俗改姓孔,其中有一户因此名叫孔景。

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孔子家族后裔的人数已为数不少,但因外任做官和躲避战乱,他们多流散在外,定居于曲阜的较少。此时,宦官乱政,藩镇复起,战乱不休,唐朝皇室自顾不暇,对孔氏家族的优待也远不如过往,孔子四十二世嫡长孙孔光嗣因此未能承袭文宣公的爵位,只是在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被任命为泗水县县令。后梁干化三年(公元913年),孔景的后裔孔末眼见天下大乱,时局动荡,起了谋逆夺位的野心,遂伙同暴徒将生活在曲阜的阙里孔氏一一杀害,最后,孔末又到泗水杀了孔光嗣,夺其家产,取代其位,主孔子祀,俨然以孔子嫡裔自居。经此事件,曲阜的孔子后裔几乎被杀尽。

后继发展

孔氏中兴

孔光嗣的独生子孔仁玉此时刚满九月,被其母亲张氏抱回张羊村娘家,被张氏的双亲张温和乐氏藏匿起来,幸免于难。孔仁玉在母家的抚养下逐渐长大成人,他九岁便精《春秋》、通六艺,姿貌雄伟,为人严谨,临事果断。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鲁人将孔末假冒嫡裔,窃取官爵之事告之于官府,“曲阜令孔末非圣人之后,光嗣有子名仁玉,现育于外婆张氏家中”。后唐明宗得知此事后,派人前往曲阜详加调查,确认属实,于是下令处死孔末,命孔仁玉任曲阜县主薄,主孔子祀。

长兴三年(公元933年),又迁龚邱县县令,袭封文宣公。

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改任曲阜县令。

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六月,后周太祖郭威征讨慕容彦超,过曲阜,拜孔庙及孔墓,赐予孔仁玉五品官服,又授孔仁玉曲阜县令兼监察御史。孔子家族经历大难后,终于在孔仁玉这一代而中兴,孔氏后人因此尊称孔仁玉为中兴祖。

孔氏南迁

随朝廷南迁,分为南北两宗

孔氏的命运,注定随历史浮沉。

北宋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犯,后来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宋高宗赵构仓皇南下,逃到了今商丘一带,建立南宋王朝,不久又南下扬州。

公元1128年,宋高宗在扬州举行郊祀,征召孔子后裔参加,以表明自己的正统身份。此时,孔子第四十八世孙孔端友奉诏带族人南下扬州。

后来,宋高宗又辗转来到临安,将这里当做行在。宋高宗下令赐孔氏定居衢州,并在那里兴建家庙,供奉孔子夫妇楷木像,一切礼仪和曲阜一样,孔氏南宗就此形成。

夏邑县前文联主席陈进说,孔端友南渡后,金国扶持刘豫建立伪齐政权,刘豫封孔端友胞弟孔端操次子孔璠为“衍圣公”,主奉曲阜孔林孔庙祭祀。后来,金国和蒙古贵族都曾在曲阜册封过“衍圣公”。

如此一来,“衍圣公”出现了南、北两宗并立的情况,而且一直持续到元朝。

南北渊源

孔氏南宗让出“衍圣公”,北宗成为正宗

元朝统一后,有大臣上疏称,孔氏有南宗、北宗,但只应有一个“衍圣公”,应由孔子的嫡传后裔,即衢州孔端友的后人袭封。元世祖觉得很有道理,便钦定南宗为“衍圣公”,且下令他们从浙江衢州搬回山东曲阜奉祀。

孔氏南宗的第六代“衍圣公”孔洙奉诏入京,他对元世祖说,他的六代先祖都葬在衢州,并建有衢州家庙,实在不忍放弃衢州的祖坟,愿将“衍圣公”爵位让给孔氏北宗。

元世祖十分感动,称赞他“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之后也”。从此,曲阜的北宗成为孔氏正宗。失去“衍圣公”爵位后,孔氏南宗开始失去政治优势,地位日衰。孔氏南宗以衢州为中心,广播儒学,仅元朝就有孔氏后裔22人出任学官。

韩国孔氏

清代之后,不少孔姓人移居海外

南北朝时,孔氏开始大规模南迁,进入今浙江、安徽等地。盛唐时期,渐渐分布于今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元明时期,北方的山西、辽宁和南方的江苏、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孔氏。清代后,孔氏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而且不少人移居海外。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元代以后,孔氏开始向海外迁徙。元至正九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孔子第五十四世孙孔昭侍从,并留在高丽。孔昭才华横溢,得到高丽王朝重用,官至宰相,死后他葬在昌原(今韩国庆尚南道昌原市一带),封号为昌原君。

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三代出了两个宰相,成为高丽王朝的名门望族。如今韩国的孔氏,都是孔子的后裔。高丽王朝也崇扬儒学,孔氏在那里很受优待。

后来,高丽国王认真研究了孔氏家谱,认为高丽孔氏的籍贯应该是曲阜,而不是昌原。此后,韩国这支孔姓人便都说自己是山东人,老家在曲阜。

孔氏至今已繁衍80多代,但不管社会状况如何变化,孔氏的辈分始终不乱。这是如何做到的?请继续关注《我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