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税是由于政府发行货币和银行准备金导致通货膨胀水平上升而带来的收入的增加,也称铸币税。

中文名

通货膨胀税

外文名

inflation

定义简介

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另有一种观点指出,通货膨胀税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中的一种隐蔽性的税收。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增加,导致纳税人应纳税所得自动地划入较高所得级距,形成了档次爬升,因而按较高适用税率纳税。这一种由通货膨胀引起的隐蔽性的增税,被称为“通货膨胀税”(inflation tax)。

通货膨胀使一部分人名义上成为高收入者,收入的更大比重以税收的形式转移到政府中。

由来

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和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民手中货币购买力,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一种工具。

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特别是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已无法自行调节,从而要求国家承担起干预与调节经济的责任。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造成资本主义国家各项财政支出的大幅度增长。可是由于财政收入不能相应增长,国家预算便经常发生了赤字,甚至连年要发生巨额赤字。

货币早一些脱手,换回其所需物品。在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期,一定会出现盲目抢购,从而造成了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加剧其通货膨胀状况,妨碍经济稳定发展。因此,各国政府通过增发通货来弥补财政赤字办法已很少使用,有一些国家还利用金融制度加以限制。通货膨胀税名词解释通货膨胀税与铸币税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货膨胀税在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1]

理论研究

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15日公布了1月份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4.9%,PPI同比上涨6.6%,虽比市场预期有所下降,但有专家指出,由于持续的气候干旱异常,出现民工荒,人力成本上涨,以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能源价格可能恢复上涨,当下支持物价上涨的基础仍在,潜在通胀风险因素仍未消除。通货膨胀上升,货币面临缩水的风险。

上海证券报发表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陆前进文章表示,实际上,通货膨胀也是一种税收,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相当于对货币持有者征收一定量的税收。货币学派的大师弗里德曼早在1953年就强调“通货膨胀税指当政府增发纸币并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时,微观经济单位个体所持有的纸币贬值,就如同政府对持有纸币者征收了税收。”通货膨胀通过影响实际货币余额购买力,而使现金持有者所遭受的资本损失。

通常普通民众并不把通货膨胀看作是自己货币财富的税收,甚至对通货膨胀税的一些成本也并不清楚。一些国家政府财政赤字就是通过货币发行来融通,货币发行增加,价格水平上涨,则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相当于对货币持有者征收了税收,税基是实际货币余额,税率就是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税和普通的政府税收有相似的特点,相当于对老百姓的货币财富收入征收了一笔税,使得老百姓福利水平下降,但与普通税收又有所不同,后者指政府可以调节税率,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追求效率公平,而通货膨胀税是由于物价水平上涨给老百姓带来的损失,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手段进行控制。

从货币数量论来看,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通货膨胀也会随之上升。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是促进经济的增长;二是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上升。这里面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货币增长过快是否导致高通胀?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从理论层面来看,货币增长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实际货币余额增长率,也就是说,货币增长率可以有三部分来吸收,一是满足经济增长的货币需求,这部分货币最终被产出的增加所吸收;二是被物价水平上涨所吸收;三是居民手中实际货币余额增长(剔除掉物价变动),这里面就涉及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税的关系问题。

货币发行获得的收入是铸币税,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新发行货币去购买商品和非货币性资产而获取的实际收益,因此货币当局总是可以增加货币供给提高货币铸币税,货币发行的越多,获得的铸币税也就越多。

实际上,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如下等式表达:货币发行铸币税=经济增长货币税+通货膨胀税+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动。因此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看,铸币税是指由于政府拥有发钞的垄断权而获得的收益,它是用一定时期内政府货币创造的购买力来度量,等于名义货币增长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

文章认为,通货膨胀税是指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持有者的资本损失,通货膨胀税等于通货膨胀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实际上是对实际货币余额征收的一种税收。如果考虑到经济增长,铸币税中还包括经济增长货币税,主要是满足经济增长的货币需要,等于经济增长率乘以实际货币余额。早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蒙代尔教授就区分了经济增长货币税(货币增长满足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税(货币增长超过实际经济增长),也反映了货币增长的双重效应。

实际上,经济增长货币税、通货膨胀税和实际货币余额变动这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随着通货膨胀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私人部门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会下降,通货膨胀率和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动方向相反;同样在一定货币增长速度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较快,价格水平上涨也会相对较慢。在经济增长条件下,铸币税收入通常要超过通胀税收入,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中,铸币税最大化的通货膨胀率要比滞涨经济下的通货膨胀率要低,这也反映了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之间的关系。

当然如果社会公众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不变,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铸币税几乎等于通货膨胀税,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全部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货币增长的速度等于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弱,这时候通货膨胀税达到最大。

通常两种情况导致较高的货币发行,一种是主动;一种是被动。在被动的情况下,货币发行较高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迅速,货币当局需要注入大量货币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这不一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税。而在主动的情况下,货币发行被作为一种收入工具在使用,尤其在一些高赤字的国家更是如此,政府希望通过货币发行获得更多的通货膨胀税,融通财政赤字。

税收

如美国的货币发行是由联邦储备银行掌握,而联邦储备银行不隶属总统,因此财政赤字无法通过直接增发通货弥补。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税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一种隐蔽性税收。

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由于受通货膨胀影响,人们名义货币收入增加,导致纳税人应纳税所得自动地划入较高所得级距,形成其档次爬升,因而按较高适用税率纳税。这一种由通货膨胀引起隐蔽性的增税,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具体含义

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被喻为“通货膨胀税”。

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特别是30年代大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已无法“自行调节”,从而要求国家承担起干预和调节经济的责任。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造成资本主义国家各项财政支出的大幅度增长。但由于财政收入不能相应增长,国家预算便经常发生赤字,甚至连年发生巨额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除了增加税收和借债之外,就是通过向银行透支而增发纸币。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国家增发纸币虽然可达到取得一部分财政收入的目的,但势必造成纸币贬值,物价水平提高,从而使得人民用同额的货币收入所能购得的商品和劳务比以前减少。由于它实际上是政府以通货膨胀方式向人民征收的一种隐蔽性税收,所以称“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会扰乱正常的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持有者为了少受损失,尽量使货币早些脱手,换回所需物品。

在通货膨胀最严重时期,会出现盲目抢购,从而造成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加剧通货膨胀状况,妨碍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各国政府通过增发通货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办法已很少使用,有些国家还利用金融制度加以限制。如美国的货币发行由联邦储备银行掌握,而联邦储备银行不隶属于总统,所以财政赤字无法通过直接增发通货弥补。

2.在一般情况下,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收取决于他们的货币收入,而他们适用税率的等级是按货币收入水平确定的。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增加,导致纳税人应纳税所得自动地划入较高的所得级距,形成档次爬升,从而按较高适用税率纳税。这种由通货膨胀引起的隐蔽性的增税,也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