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校迁至湖南长沙组成临时大学,吴仲华随校南迁。吴仲华于1939年到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学习,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4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科学博士学位。1954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吴仲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

1978年,在吴仲华等建议下,国家科委成立了工程热物理学科组,吴仲华任组长,领导制订全国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规划;成立燃气轮机专业组,吴仲华任副组长。198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吴仲华任第一任所长。1987年出任麻省理工学院北京校友会理事。1983-1988、1988-1992年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1992年9月19日傍晚在北京医院逝世。

中文名

吴仲华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17年7月27日

逝世日期

毕业院校

西南联大

职业

工程热物理学家

原籍

江苏苏州

性别

个人年表

1917年

7月27日,出生于上海一个职员家庭,祖籍江苏苏州,祖上出过状元。在上海度过童年至16岁,曾就读于格致中学。

1933年

转入南京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金陵中学)高中,直至毕业。

1935年

抱著“工业救国”的理想,北上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大学一年级时,认识了航空系的李敏华,共同的奋斗目标与对摄影和音乐的共同爱好,使他们成为好友。

1937年

随校南迁至湖南长沙,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那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

响应长沙临时大学国防工作介绍委员会(1月设立,并做出了学生从军可保留学籍等具体规定)的号召,申请报考了陆军交通辎重学校,一年多后毕业,在新建的机械化部队短期服役,因该部队不能直接参加抗日而失望。

1939年

返回学校(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学习。

1940年

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毕业后与李敏华分别在机械系和航空工程系留校任助教及教员。

1943年与李敏华结婚。在昆明考取清华庚款留学生。

1944年

与李敏华一起途经印度赴美,同时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原想就读农业机械专业,因该校已不招此专业研究生而改学内燃机。

1947年

以优异成绩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科学博士学位,其间他的“四冲程内燃机输入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研究成果被列入《当代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由MIT系主任推荐,任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刘易斯喷气推进中心研究科学家,从事航空发动机基础理论研究。

1948年

李敏华获MIT博士学位后也到NACA刘易斯发动机研究中心工作,在强度研究室任研究科学家。

1950年

冬,在纽约美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上宣读论文《轴流、径流和混流式亚声速与超声速叶轮机械中三元流动的通用理论》。在NACA工作期间,对叶轮机械流动的理论做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完整地建立了他独创的基于S1和S2流面模型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通用理论。

11月27日,在联合国会议厅聆听了新中国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会议上的发言,更坚定了回归报效祖国的决心。

1951年

为准备回国,夫妇同辞去在NACA的工作,转去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大学(PIB),吴仲华任机械工程系教授兼热工组主任。

1952年

1953年

在对一篇论文的讨论中提出Rothalpy(转子焓)的建议,后为学术界广泛接受。.

1954年

8月1日,趁星期日纽约机场的移民局办事处照例关门之机,全家(夫妻二人和两个孩子)离开美国,以赴欧洲旅游为名,取道英国、瑞士、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前苏联,绕过了大半个地球回到祖国。

1955年

应清华大学副校长刘仙洲先生聘请,任清华大学动力工程系教授兼系副主任。

吴仲华.燃气的热力性质.机械工程学报,1955,3(2):141-159.

1956年

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系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任教研组主任。原热力发电设备教研组分成热电站及热网、锅炉设备、汽轮机三个教研组后,汽轮机教研组也并入燃气轮机教研组。

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系指定王补宣教授负责新建工业热工专业,1957年底改为工程热物理专业,1960年该专业转到工程力学系。

创建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由中科院与清华大学共建,设于清华大学校内),任研究员和室主任,并积极制订规划,筹建动力研究室实验基地。

当选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任《机械工程学报》编委(第2、3、4届,1956-1983)。

年底起,赴苏联与捷克等国考察燃气轮机教学、科研、生产情况及聘请苏联专家,并作学术报告。

吴仲华.可压缩气体流过位于任意回转面上叶栅的解法和这种叶栅的设计方法.机械工程学报,1956,4(1):21-46.

1957年

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邀请从美国回来的吴承康、吴文、葛绍岩先生,从前苏联回国的纪家驹先生到动力研究室工作。

率先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系招收学位研究生。

提出并经中国科学院领导批准,从动力研究室派出首批八名留苏研究生。

【科研与成果】

完成“燃气轮机的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著作发表】

吴仲华.透平机械长叶片气体动力学问题.力学学报,1957,1(1):15-48.

吴仲华.燃气的热力性质表.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1958年

2月,参与制定1958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提出重点研究项目(交通运输)“运输工具用燃气轮机”,负责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吴仲华为负责人。该规划描绘了在中国研发工业燃气轮机的蓝图。

结合中国当时的工业水平与对先进动力装置的迫切需要,建议研发自由活塞燃气轮机,研制的750马力自由活塞燃气轮机组经过性能试验,于1965年通过国家鉴定,作为中国科学院和交通部的一项重要成果上报。

兼任动力研究室国防科研组(鱼雷动力,叶轮机械)组长,从事冲压发动机等国防项目的研究,在北郊筹建冲压发动机实验基地,后因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冲压发动机实验基地下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兼任物理热工系(设3个专业)主任,创建了工程热物理专业。

在清华受到大字报批判,成为清华批判重点,两面大白旗之一。认为大跃进中某些做法不符合科学精神,被批为保守落后,思想右倾;强调基础,被批为理论脱离实际;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被批为白专道路。

【著作发表】

吴仲华.1958年重点研究项目说明书(交通运输)“运输工具用燃气轮机”部分.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1958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58.

1959年

清华大学校党委正式为吴仲华平反。

【著作发表】吴仲华.不等距数值微分公式与系数表及其在偏微分方程数值解上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59.吴仲华.燃气的热力性质表【增订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吴仲华.《工程流体动力学(上册)》.北京:内部出版,作为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讲义,1959.

1960年

5月,中科院动力研究室与力学研究所合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并兼任第一研究室主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热工系与该校力学系合并,成立喷气动力热物理专业,仍主持该专业和任教。

1961年

7月28日,参加国家科委及科学院召开的“技术科学学科规划”会议,参加钱学森、张维主召的力学组。

与钱学森、郭永怀、沈元等人以极大的魄力和科学预见,在中国科学院组织“星际航行座谈会”。汇聚数、理、化、天、地、生、力及声、光、电、半导体、遥感、医学等多学科、多种高新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专家,针对发展中国航天事业举行连续10余次的专题研讨活动,讨论的问题十分广泛,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生物空间实验、微重力影响等。

作为总负责人,承担七机部五院马赫数3~7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任务。下设三个组:进气道计算组,燃烧室计算组,燃烧室与尾喷管冷却计算组。任务完成预定目标,通过七机部五院验收。

1962年

【著作发表】

吴仲华.燃气和空气的变比热超声速膨胀与压缩过程.机械工程学报.1962,10(4):1-44.

1963年

提出在中国科学院设立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得批准而暂时未能实现。

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63-1968)。

提出了使用任意非正交速度分量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基本方程组。

1964年

研究室开展四清运动试点,从上到下,人人检查,上纲上线,大批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道路,吴仲华作为领头人在运动中受到冲击。

1965年

力学研究所在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第一研究室分成第一、三、五研究室,吴仲华兼任第五研究室主任。

1969年

到410厂工作,任811丙压气机负责人。

1970年

在美国宇航局举办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有人在论文《吴氏方程的计算机解》中提出“吴氏方程”的说法;随后在挪威和比利时相继召开的先进压气机国际会议上,与会科学家把吴仲华创立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更明确地定名为“吴氏通用理论”,理论中的基本方程则称为“吴氏方程”。

1971年

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后恢复工作,和一个小组到沈阳410厂从事航空发动机改型设计与研制,为几个型号发动机改型做出了贡献。

1972年

负责在国内对各地有关航空发动机的科研机构进行调研,并由国家拨专款筹建超跨声速叶栅风洞和单双级轴流压气机试验台。超跨声速叶栅风洞1984年2月建成,1984年5月通过鉴定,单双级轴流压气机试验台1980年建成,1981年通过鉴定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74年

3月下旬,率中国科学院动力热物理代表团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空气发动机会议,并在英国考察燃气轮喷气发动机研究工作。回国后编写了报告,为报告中科学技术专题“发动机内部气动热力学”第二部分“叶轮机械(风扇、压气机、透平)气动热力学”编写了补充说明材料。

【著作发表】

中国科学院动力代表团(吴仲华执笔).关于简化径向平衡、轴对称流动、通流计算、s1和s2相对流面三维理论及计算机程序.北京:中国科学院技术情报研究所出版,1974,1-37。

1975年

为了尽快恢复科研工作的秩序,时任副总理的华国锋按邓小平的指示,于8月25日主持召开由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参加的“百家争鸣”座谈会。会后,科学院受华国锋的委托,又连续召开了四次座谈会。当时在力学研究所的吴仲华提出,要重视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他认为科学院应搞基础性工作,搞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不同于国防和工业部门重点搞型号。

筹建旋转叶栅试验台,任组长,1983年试运转,1985年建成。

1976年

秋季,率团出席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第3届国际喷气发动机会议,作了题为《任意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基本方程组及其数值解法》的报告。大会主席在会议总结报告中评论道:这篇论文是会议的精彩之点,也只有三元流动通用理论的创立者才能贡献这么精彩优秀的报告。

人物逝世

1992年9月19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6岁。

11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八届年会举行了专门的学术报告会,详细报告了在吴仲华指导、带动下和在他的理论启发下取得的科研成果。会后出版了《纪念吴仲华教授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12月,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出版《吴仲华论文选集》,收录他的重要著作17篇。

《吴仲华论文选集》编辑委员会.吴仲华论文选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