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学”指中国现存的一种普遍教学方法。

这一词语受到火热关注的原因之一为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教学》的播出所引起的热议。英国实验班引入“中国式教学”进行观察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探索英国当前教学在世界水平上的差距的原因及其改善方法。

在纪录片中,“中国式教学”出现了一些关于教学相对死板、学生差异过小、标准趋向单一等特点,并表现出其对于学术权威及教师权威的看法;并同时表现了在传统“英式教学”之中,学生的课堂自由氛围伴随的课堂秩序、教学进度相对不甚理想的客观现象。

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仍在备受热议。至于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和对比,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与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看待。不应用片面的观点或单一的比较进行衡量。

中文名

中国式教学

定义

中国现存的一种普遍教学方法

教学研究

英国广播公司(BBC)2015年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

中国老师表示,这些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英国的高福利制度。

社会点评

教师不能是手拿剪刀的“园丁”,而应该是手拿话筒的“导游”,应当欣赏花朵和小草不同的生长方式,而不是护花剪草。英国课堂如此,中国课堂也如此,教师应该做出改变了。所以说,与其说是中国教师“支教”,不如说是英国学生给“中国式教学”好好上了一课,希望这些觉得被冒犯的教育决策者能听进去。 这是第一集之后出的结论,结局如下:

BBC纪录片结局大逆转 中国老师"征服"英国熊孩子

中国教师赢了,实验结束了,但有关教育思考才开始。

邹海连感慨:“教学永远不是单方面的,永远包括两个方面:老师和学生。”李爱云说,或许胜利的原因是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中国班的学习时间是英国班的两倍。

“我们可以考虑延长学时,但我们真的愿意让孩子每天花十五六个小时在学习上么?在我看来,这不是童年,而是监狱。”博航特校长Neil Strowger说,他正仔细考虑未来应该怎么做,关于教育的新一轮探究这才开始。

网友:中式教育就是被抛弃的英国传统教育

或许是中国班胜利的缘故,在第三集的评论下,英国网友对中国教育的指责大大减少,更多人开始憧憬这种“强硬的教育”。

“那并不是中国传统教育,而应该说是传统教育。”一名英国海外公民在网上说,自己几十年前就是这样学习的,妥妥的有用,“现在我们用的什么启发式学习,并没有先进到哪儿去,却把传统教育给摒弃了。”

网友Rochester更夸张:“我发现中国老师用的教育方法,和上世纪60年代我在重点中学里用的教育方法差不多啊。唯一的不同就是,如果当时我们有像片子里那样调皮捣蛋的熊孩子的话,老师就会一个黑板擦甩过来,然后把他叫到校长办公室被打,再围着操场跑20圈,可不是这样谈谈心就能算了的。”

批评英国孩子不懂事的评论也获得了大量点赞:“一些英国家长遵循美国模式,对老师持有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孩子们也把这种态度带进了学校。在1960年代,老师非常有力度的一句话是,需要我把你的家长请来学校一趟吗?如果现在这样说的话,学生们反而会理直气壮地回应:好吧,去跟我的家长谈吧,他们会帮我说话的。”

在牛津大学念本科的王荦端则认为,判断中英教育孰优孰劣,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王荦端在香港特区念了三年高中,接受过偏西方式的教学。他觉得,国外学生最关键学的东西不是在课堂里,而是课前的准备和阅读;而中国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课堂要理解教师在讲什么,以及课后的作业,两者都有各自利弊。

“在国外压力大,是因为自己要选择怎么做,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在国内,压力来自于别人已给你分配好时间,你要在其中怎么做得更好。” 王荦端觉得,前者给了极大的选择权,但也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精英的更精英,堕落的更堕落;后者虽然限制了选择,但教育更公平均衡,“即使很差的学生,也不会被老师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