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发展性的异常,主要特征是发展性的、不适当的不专心、多动和冲动,常见于儿童早期阶段,这些症状多会造成遵守规则困难或维持一定表现困难。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别名

小儿多动症,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中文名

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

传染病

临床表现

注意缺陷,活动过多,行为冲动,学习困难,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品行障碍

简介

它的核心症状是注意力缺陷,分为: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注意力缺陷不伴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国内发病率14岁以下1.5-10%,5-14岁发病率最高,男>女。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生物性疾病,因此治疗原则应该是收起棍子,耐住性子,个体化教育,药物饮食等综合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儿童个人努力、家长及老师共同配合,持之以恒,切不可急躁,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表现

1、与年龄和性别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

孩子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却仍然不懂得遵守纪律,参与事件能力差,控制力差;上课时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暂,易受干扰;女孩子也像男孩的脾性,很难有安静的时候;情绪不稳脾气大、易冲动,行为表达多于语言表达;做事有始无终、丢三落四。

2、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有些儿童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本症孩子的智力没有障碍,但是因为注意力涣散,眼-脑或耳-脑的协调功能差,听到了看到了的东西反映到大脑时打了折扣,所以学习有困难,大多在小学三年级后功课有一定的难度时表现明显。

病症病因

本症的病因迄今不十分清楚。主要是小儿大脑中前额叶、扣带回等区域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足,使自控能力减弱,表现出多动与注意力障碍。有些患儿的家长小时候也有多动表现。有人统计13对同卵双胎儿,同患本症者100%,而异卵双胎儿16对中,仅1对同患病,可见有遗传因素。其他:如有窒息,脑损伤,中毒,代谢性疾病史;以及脑的额叶发育迟缓、小脑蚓部上段容量缩小等解剖学异常;不良环境心理因素如家庭关系紧张,学习负担过重;铅、食物添加剂、孕妇吸烟、剖宫产儿、喜吃洋食等。

临床表现

临床分三型:注意障碍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混合型。

必须强调的是,在允许的场合,活动过分,不是多动;只有活动过度,无注意力涣散,也不是多动症;反之,有注意力涣散,无活动过度,也能确诊,即为“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多动症与顽皮儿童的区别:顽皮儿童做事通常有目的、有计划,多动症无目的性、易冲动、做事杂乱无序;在严肃陌生环境下顽皮儿童有自控能力,而多动症不识相、不安分。

多动症与抽动症区别:抽动症也可伴有多动、注意力缺陷、冲动等,但抽动症有单组或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白天重,入睡消失是其特征,发作有波动性;多动症症状是持续存在的,不用药不会自行好转,抽动症若服用控制多动的药后症状反会加重。

多动症与儿童学习能力障碍的区别:两者伴随机会较多。但是多动症学习不良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多动而影响学习效果;学习能力障碍则是不能听懂和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而影响学习。后者可有选择性阅读困难,绘画困难,空间定位性差,视觉—空间知觉障碍;计算困难,缺乏数的概念;社交困难,语言发育障碍等。多动症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有人说多动症不是病,只是孩子顽皮、不听话,是过度放纵、家庭缺乏关爱的缘故,不需治疗,不要用药,长大会好的。其实不然。前面说过,多动症是因为大脑中负责抑制、注意和自我控制的脑区功能有缺陷。用药是为了加强这些脑区化学物质的活动,提高大脑信息加工能力,增加大脑对行为的“刹车”能力和增强注意力,改善多动。

请问孩子长大这个时间是多长?学龄期儿童不仅是学文化、长知识的时期,也是儿童的个性、心理逐渐形成、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间段能忽略不计吗?且幼时的负性体验,会造成儿童缺乏自信,长大后往往也会出现社交障碍,学业失败,就职困难等等问题。所以治疗是必需的。

多动症是一种复杂的、引起多种问题的精神障碍,任何单一的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显著、持久的效果,需要综合的、多方位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合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社会技能训练和必要的药物及生物反馈治疗。

多向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较多的精力和财力,家长往往很难坚持,只有认识了多动症的本质和不良预后,才能不计一切坚持下去。

治疗原则

除心理治疗和教育外,有效的药物为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1]

用药从小剂量开始,白天早餐后顿服,节假日停药,6岁以下及青春期以后原则上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