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的花。具有温肺化饮,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痰饮咳喘,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痛经,寒疝腹痛,牙痛,口臭。中药材

中文名

桂花

别名

木犀花

用药部位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脾、肾经

功效

温肺化饮,散寒止痛。

主治

用于痰饮咳喘,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痛经,寒疝腹痛,牙痛,口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茶。外用:适量,煎汤含漱或蒸热外熨。

临床应用

1、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木犀花、百药煎、孩儿茶。作膏饼噙。(《纲目》)

2、治口臭:桂花6g,蒸馏水500ml,浸泡一昼夜,漱口用。(《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胃寒腹痛:桂花、高良姜各4.5g,小茴香3g。煎服。(《安徽中草药》)

采集加工

9-10月开花时采收,拣去杂质,阴干,密闭贮藏。[1]

形态特性

木犀:又名九里香、岩桂、桂。常绿乔木或灌木,最高可达18m。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对生,叶柄长0.8-1.2cm;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cm,宽2.6-4.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2,宽卵形,质厚,长2-4mm,具小尖头,基部合生;花梗细弱;花极芳香;花萼钟状,4裂,长约1mm,裂片稍不整齐;花冠裂片4,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橘红色,长3-4mm,花冠管仅长0.5-1mm;雄蕊2,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mm,花柱长约0.5mm。果歪斜,椭圆形,长1-1.5cm,呈紫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

生长环境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原产我国西南部。

药材性状

花小,具细柄;花萼细小,浅4裂,膜质;花冠4裂,裂片矩圆形,多皱缩,长3-4mm,淡黄至黄棕色。气芳香,味淡。以身干、色淡黄、有香气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