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汉语二级字,读作nuó,傩又称跳傩、傩舞、傩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中文名

拼音

nuó

繁体

部首

郑码

NXNI,U:50A9,GBK:D9D0

名称

笔画

12

释义

傩(形声。从人,难声。本义:步行有节度) 同本义 巧笑之傩,佩玉之傩。――《诗·卫风·竹竿》 指古迎神赛会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阼:古指东面的台阶。)――《

本 义

咒魔术士、驱鬼术士

读音

音同“挪”

汉字信息

郑码:NXNI

U:50A9

GBK:D9D0

笔画数 12

部首:亻

读音:nuó[2]

释义

1、形声。从人,从难,难亦声。本义:举止到位,行动有节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诗经·卫风·竹竿》(《毛诗传》郑玄注“行有节度”。徐锴曰“佩玉所以节步”。)

2、指古迎神赛会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阼:古指东面的台阶。)――《论语·乡党》

词组

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

傩祓: 驱除疫鬼,祓除灾邪

傩逐: 驱除疫鬼仪式中所唱的歌

傩鼓: 驱除疫鬼仪式中敲击的鼓声

傩神: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傩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节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