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100工程”是贵州省提出并工作落实。围绕“四化”同步,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滚动发展,做到定路线图、定工作量、定时间表、定责任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推进“5个100工程”重点发展平台建设,为全省发展集聚更多要素、积蓄更多能量。其具体内容包括:重点打造100个产业园区、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旅游景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

中文名

5个100工程

坚持

规划引领

做到

定路线图、定工作量

重点

打造100个产业园区

提出时间

2013年

产业园区

着力完善园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设施和环保设施,确保实现“五通一平”、努力实现“七通一平”,新建标准厂房300万平方米。优化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项目入园率、资金到位率、企业开工率和投产达产率。积极发展园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促进更多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本地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业,保障园区用工需求。理顺园区管理机制,提高政务效率,降低商务成本。通过组织新一轮项目观摩活动、开展园区规划中期评估等工作,提升产业园区建设速度和质量,力争实现企业利润、社会就业、政府税收和环境保护多重效益。

农业示范园区

发挥山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突出园区重点产业培育,优化品种、提高品质、打造品牌,丰富产业内容,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园区产业规模。积极引导农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参与园区建设,推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配置。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保障道路、灌溉、用电、信息畅通便捷,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视园区农产品市场开拓,运用传统和现代流通方式,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抓紧制定出台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和政策意见,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有序展开。

示范小城镇

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注重特色发展,彰显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特色,建设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城镇。坚持多元投入,整合各类资金,统筹推进小城镇机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省直部门工作责任,推动30个省级示范镇率先出形象、出效益。

城市综合体

按照体现山区城市特点、民族文化特色、生态文明特征的要求,探索具有贵州风格的城市综合体建设新路子。坚持分类指导,从商贸、居住、会展、旅游、文化等方面进行功能区分,实现城市综合体错位发展。坚持分层推进,切实将贵阳市和贵安新区等的城市综合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市(州)政府所在地、经济强县县城和其他县城的城市综合体建设。坚持分步实施,今年要重点抓好20个左右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强规划、招商、征迁等工作,探索路子,形成示范。同时,近期要召开现场推进会,启动部署城市综合体建设。

旅游景区

立足于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着眼于创新旅游业态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旅游景区品质品牌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景区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加强旅游景区综合管理和功能配套,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旅游景区整体包装、对外宣传和市场营销,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办好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带动和促进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