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威尔金斯,英国分子生物学家,1916年生于新西兰。6岁随父母回到英国受教育。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到伯明翰大学任兰德尔教授的助手。后经选拔参加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从美国回英国后,在伦敦皇家学院从事DNA的X射线的分析研究。196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中文名

莫里斯·威尔金斯

外文名

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

别名

莫里斯·休·弗雷德里克·威尔金斯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新西兰怀拉拉帕

出生日期

1916年12月15日

逝世日期

毕业院校

剑桥大学

职业

分子生物学家

代表作品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X光衍射

主要成就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国 籍

英国

人物简历

莫里斯·威尔金斯

1916年12月15日威尔金斯在新西兰北威拉拉巴的庞加罗阿出生。他的父亲埃德加·亨利·威尔金斯是一个医生。

威尔金斯六岁时从新柏林迁到英国的伯明翰。在伯明翰的金·爱德华学校受中等教育。

1935年在剑桥的约翰学院读物理系。

1940年获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磷俘获电子的热稳定性和磷光的理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队中服役。改善阴极射线的屏幕和铀的分离等。

后从伯明翰移到美国加尔福尼亚伯克林从事曼哈顿原子弹制造计划的工作。

1945年,二战过后,威尔金斯在苏格兰安得鲁斯大学当讲师。

1946年威尔金斯到伦敦皇家学院任生物物理实验室副主任。

1950年他在英国医学理事会的单位内做蛋白的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

1948年萊纳斯·鲍林发现许多蛋白质分子都具有像弹簧线团一样的螺旋结构的形式。1950年生物化学家欧文·差加夫发现DNA氮气的底面的排列改变很宽,但某些底的数量常占有1比1的比率,这个发现是后来描述DNA的基础。

早在1950年的早期,剑桥大学競争发现DNA的结构,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瓦特森忙于制出物理模型去描述分子的轮郭。而皇家学院的莫里斯·威尔金斯等人则从X-射线衍射图中一步一步接近DNA的结构。1951年,威尔金斯已有证据;细胞内的DNA和纯化的DNA都有螺旋结构。并把这个结果告诉了沃斯顿和克里克。这样,1953年沃尔顿和克里克与威尔金斯共同提出DNA的分子结构模型。

DNA结构的发现被称为生物学过去100年的最重要工作,而且打开了未来100年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为此他们三人获1962年诺被尔生理学/医学奖。

人物逝世

2004年10月6日,来自伦敦皇家学院的消息:196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在伦敦去世,享年87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