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腭)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多见于10~30岁之间的青少年,且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炎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50岁以上、3~4岁以下的患者较少见。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多见。值得注意的是,急性扁桃体炎有时为某些疾病尤其是某些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白喉、麻疹及猩红热等,应注意及早发现。

就诊科室

五官科

多发群体

10~30岁青少年

常见病因

感染因素,免疫因素

中文名

急性扁桃体炎

英文名

acute tonsillitis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病因

1.扁桃体是呼吸道的门户,口鼻的细菌、病毒最先侵犯它。 2.扁桃体窝最易积存细菌和代谢物,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只要湿度和温度适宜,很容易被感染。 3.扁桃体小窝小皮稀疏,其间常可见淋巴细胞和其它游走细胞,形成了“小窝上皮细网化”,而成为机体与病原体和毒素斗争的场所。 4.因扁桃体上有许多较深的小窝,如果患了扁桃体炎,病原体隐藏较深,极容易形成病灶,无论是口服用药,还是静脉给药,作用不直接,不能把病灶有效清除。 5.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见。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系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所致。有时则为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及猩红热等。[1]

急性扁桃体炎

临床表现虽因其病理改变不同分为卡他性,隐窝性及滤泡性扁桃体炎等三型,但就诊断和治疗而言,可分为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两种。

(一)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二)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三)检查:急性病客,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并且有触痛。白细胞明显增多。根据局部检查可见到不同类型扁桃体炎有不同表现。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亦称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无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含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表现为扁桃体及腭弓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隐窝型表现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有时渗出物可融合成膜状,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而不遗留出血创面;滤泡型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实质之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化脓,扁桃体形成蛋白色小隆起。

检查

1.咽

口咽部黏膜明显充血,可呈弥漫性。扁桃体、咽腭弓及舌腭弓充血更为显著。咽后壁可有淋巴滤泡增生,双侧咽侧索可增生。儿童多有明显的扁桃体肿大,成人扁桃体可表现为肿大,亦可肿大不明显。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的扁桃体以充血、肿大为主要表现,表面无异常分泌物。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表现为扁桃体实质之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化脓,扁桃体表面可见黄白色隆起脓点。急性隐窝型扁桃体炎可于扁桃体隐窝口出现黄白色脓液,有时可融合为假膜状,可用咽拭子拭去且不遗留出血创面。

喉咽黏膜亦可轻度充血,患者因疼痛畏惧吞咽时可余双侧梨状窝见到唾液潴留,此时应注意观察会厌形态,警惕炎症蔓延至会厌引起急性会厌炎。

鼻咽部查体多无明显异常,炎症波及于此可致黏膜充血。儿童可伴有腺样体肥大、充血。

2.喉

通常不受累。当炎症蔓延引起急性喉炎时可见双侧声带、室带、杓状黏膜、杓会厌皱襞对称性充血,可伴不同程度的黏膜水肿。但双侧声带活动一般不受影响。

3.鼻

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时鼻腔黏膜可表现为明显充血,早期鼻腔内可见脓涕,晚期可有脓涕。

4.耳

鼓膜可因急性炎症表现为轻度充血。当合并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时可见鼓膜颜色发黄、内陷等,听力亦可下降。外耳及外耳道检查通常无异常。乳突通常无压痛。

5.血液学检查

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分类明显增高。病毒感染初期未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分类增高明显。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急性扁桃体炎症时可见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分类显著增高,血涂片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沉可加快。

病理类型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

亦称为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多为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病变较轻。扁桃体表面粘膜充血,为急性炎症表现,粘膜完整,无明显渗出物。全身及局部的临床症状亦较轻。

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充血、肿胀。粘膜下出现较多大小一致的圆形黄白色点状化脓滤泡。而有的淋巴滤泡内只有白细胞增多。这些化脓的淋巴滤泡一般不隆起于扁桃体表面,但可透过粘膜表层窥见。这些散在的粘膜下脓泡均分布于各个隐窝开口之间。

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有由脱落上皮细胞、纤维蛋白、白细胞及细菌等组成的豆渣样物,且可逐渐增多,可从隐窝开口溢出,故在扁桃体表面隐窝开口可见拴塞物。其有时互相连成一片形似假膜,易于拭去。

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又可合称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诊断

临床表现虽因其病理改变不同分为卡他性,隐窝性及滤泡性扁桃体炎等三型,但就诊断和治疗而言,可分为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两种。 (一)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二)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三)检查:急性病客,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并且有触痛。白细胞明显增多。根据局部检查可见到不同类型扁桃体炎有不同表现。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亦称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无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含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表现为扁桃体及腭弓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隐窝型表现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有时渗出物可融合成膜状,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而不遗留出血创面;滤泡型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实质之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化脓,扁桃体形成蛋白色小隆起(咽部彩图)。 诊断及鉴别诊断急性扁桃体炎一般都具有典型之临床表现,故不难诊断。血、尿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咽拭子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对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其重要意义。须注意与咽白喉、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溃疡膜性咽峡炎、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及淋巴白血病等相鉴别。

应急处理

(1)对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应进行隔离,防止借飞沫或接触传染。

(2)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流质饮食。

(3)局部用药及含漱剂如复方硼砂溶液、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洗必泰含片、含碘喉症片等含化。

(4)解热镇痛时可用扑尔息痛、布洛芬等。

(5)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6)两颌下角部位热敷可助消炎作用。

(7)可用锡类散、冰硼散吹喉,每2小时1次。

(8)扁桃体周围脓肿时,可去医院穿刺吸脓减压后,再作切开引流,延期切除扁桃体。

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通大便,进流食或软食,止痛退热,服磺胺类或抗生素控制感染。凡恶寒、高热、脉浮、无汗者可用甘桔汤(甘草、桔梗、银花、马勃)或麻杏石甘汤。凡高热、无恶寒、口干,舌燥、脉数而浮者可用甘露饮(天冬、麦冬、生地、石斛、茯苓、楷杷叶、茵陈、甘草、熟地、枳壳)。

针灸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颊车、合谷、少商;2、扁桃穴、内庭。

配穴:天柱、鱼际。

扁桃穴位置:双侧下颌角前下0.5寸处。

(二)治法

主穴为主,每次选用一组,可单独应用,亦可交替轮用,据症情酌加配穴。每次选穴2~3个。第1组穴,头面部仅取患侧,四肢针双侧。少商、鱼际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行提插加捻转,强刺激泻法。第2组穴,双侧均取,扁桃穴宜快速进针,针尖指向咽部,使针感达到咽部且有酸困胀之感觉。内庭用泻法。均留针15~20分钟,小儿可不留针。每日1~2次。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咽喉、扁桃体;2、耳轮4、6耳背静脉。

配穴:少商,商阳(体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选一组,二组可单独用亦可交替轮用,效不佳改配穴。第一组,先寻得两穴的压痛点,毫针刺入,以捻转法行强刺激,留针30分钟到1小时;或者每穴注入0.1毫升注射用水或10单位青霉素(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第二组,在耳轮4、6及耳背静脉明显处,以三棱针或毫针(小儿)刺破,挤出血2~3滴。少商、商阳亦可刺血。上法均每日1次。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合谷、翳风、足三里。

配穴:曲池、行间、照海、大椎。

(二)治法

药液:生理盐水、维生素B1(含量50毫克/毫升)、鱼腥草注射液,任选一种。

主穴为主,效不佳时改配穴。每次取2~3穴(头面部取患侧,四肢可取一侧或双侧),根据穴位区肌肉丰厚情况,每穴注入0.3~1.0毫升药液。应在注射针头得气的条件下推药。每日1次,重者2次。

灯火灸

(一)取穴

主穴:角孙。

(二)治法

先将角孙穴(患侧)处的头发自然分开,暴露出皮肤。取一缠线之灯芯草,一端浸入食油内约2厘米长,点燃后迅速点烧穴位皮肤,一点即起,此时可闻得“叭”的声响,火灸部位即呈微红。火灸穴位1次即可,个别效不满意者次日再作1次。

刺血(之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

(二)治法

令患者取坐位,头稍向后倾,助手将其头部固定。术者右手持消毒之三棱针,左手持压舌板。患者张嘴,用压舌板按压舌体,暴露病变之扁桃体。消毒后,即快速进针,刺向扁桃体,每侧用针尖点刺2~4处(如扁桃体有脓性分泌物时,则向该处刺入),刺出血即可,让患者将血性分泌物吐出,并嗽口。每日1次,2次为一疗程。

危害

正常情况下,扁桃体的淋巴细胞和抗体能将病菌消灭或控制住,维持机体的健康。但是,任何防御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当身体抵抗力下降,如在寒冷或潮湿环境、身体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等情况下,扁桃体的防御能力便会减弱;或者当病菌多次侵袭,特别是病菌数量大、毒力强时,扁桃体会因寡不敌众而被病菌攻破占领,发生炎症,出现红肿、疼痛、化脓。轻者低热、咳嗽,喉部不适;重者高烧不退、呼吸急促,甚至高热惊厥。若治疗不及时,人体抵抗力不足以战胜病原体时,炎症就可向周围组织扩散,并可经血液播散至其他器官,使之发生炎症,还会引起宝宝全身性的病理反应,如继发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炎和无显著原因的低热。当然,像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副鼻窦炎等并发症也时有发生。此时,扁桃体便成了宝宝生病的“罪魁祸首”。

预后

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预防

1、扁桃体炎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去除室内潮湿的空气,都是重要的。 2、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过度操劳,若劳累后应及时调整休息。戒除烟酒。 3、患扁桃体急性炎症应彻底治愈,以免留下后患。 4、预防各类传染病、流行病。流食或半流食,发热高者町用酒精擦浴,协助降温[2]

饮食注意

清淡饮食、进流食、多饮水、加强营养及疏通大便。

禁食辛辣、烧烤、油腻之食物,戒烟戒酒。

对于高热及吞咽困难者,应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