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诫,是《圣经》记载的上帝(天主)借由以色列的先知和众部族首领摩西(梅瑟)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十条规定。犹太人奉之为生活的准则,也是最初的法律条文。所谓“圣经十诫”,是指圣经里对于基督教徒提出的10条诫训,这10条诫训在《圣经》里共出现2次,第一次是在《出埃及记》中,犹大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上帝令摩西颁布的;第二次是在《申命记》中。

中文名

天主十诫

外文名

The Ten Commandments

也称

圣经十诫

时期

出谷纪20

出处

《圣经》

介绍

圣经十诫(出谷纪20)

新译十诫

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领你出了埃及地、奴隶之所。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不可为你制造任何彷佛天上、或地上、或地下水中之物的雕像。

不可叩拜这些像,也不可敬奉,因为我,上主,你的天主是忌邪的天主;凡恼恨我的,我要追讨他们的罪,从父亲直到儿子,甚至三代四代的子孙。凡爱慕我和遵守我诫命的,我要对他们施仁慈,直到他们的千代子孙。

一、当钦崇天主,不可敬拜邪神。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因为凡妄呼他名的人,上主决不让他们免受惩罚。

二、不可妄用天主的圣名。应记住安息日,守为圣日。六天应该劳作,作你一切的事;但第七天是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当守的安息日;你自己、连你的儿女、你的仆婢、你的牲口,以及在你中间居住的外方人,都不可作任何工作。因为上主在六天内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一切,但第七天休息了,因此上主祝福了安息日,也定为圣日。

三、当遵守主日和瞻礼日。应孝敬你的父亲和你的母亲,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赐给你的地方,延年益寿。

四、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不可杀人。

五、不许杀人、害人。不可淫。

六、不许行邪淫。不可偷盗。

七、不许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害你的近人。

八、不许妄证、毁谤人。不可贪你近人的房舍。

九、不许贪恋不合天主法律的交往及一切邪淫的事。不可贪恋你近人的妻子、仆人、婢女、牛驴及你近人的一切。

十、不许贪图他人的财物。以上十诫总纳为二: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

第一诫:禁止崇拜邪神。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他必须坚定地承认天主就是那位使他自由的神,他在一切事上相信他。权力、名誉、金钱、享乐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奴役人的邪神。

第二诫:让我们不要滥用天主的名字。如果一个人呼求天主的帮助,并以他的名义,去伤害另一个人的生命和自由,他是妄呼天主之名。

第三诫:让人不要被他的专业、职业、工作等所奴役。每隔七日,他应该腾出时间来给天主和他自己,革新自己,接受天主的再造。

第四诫:孝敬父母。这条诫命,主要的目的是强调成年子女对父母、家庭的责任。这责任包括了对父母的欣赏、服从和供养;而父母对子女亦要负起教养、爱护的职责。

第五诫:毋杀人。保障人类的生命,尤其是那些不能保卫自己的人。这条诫命,不只是禁止杀害他人生命,同时也是对基督徒的一个挑战,要他们投身于保护所有人,尤其是弱者(身患绝症者和胎儿)的生存权利。

第六诫:毋行邪淫。这条诫命主要目的是要人尊重、维护性爱的生活,不可滥用性行为以满足个人的欲望。

第七诫:毋偷盗。这条诫命目的在保护人的财物,切勿侵犯他人的私产权,而自己所拥有的,应该拿来与别人分享。

第八诚:毋妄证。要人重视真理,互相信任,如果在一个社会里,自由和人权,受到欺诈、谎言和不忠的行为所破坏,这社会就不能存在;这些邪恶会毁灭人们的信心。

第九诫:毋愿他人妻。这一诫命的内容与第六诫虽同是涉及洁德的问题,不过严重地提醒人要禁止故意喜欢不洁的邪淫思想。

第十诫:毋贪他人财物。此一诫命亦是针对人的思想欲念而说的。侵犯他人的财物固然不对,但看见别人有东西而奢望或妄想占有时也是不对的,因为所有错误的行为,均是起于一念之差。

耶稣的教训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废除法律或先知;我来不是为废除,而是为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即使天地过去了,一撇或一画也决不会从法律上过去,必待一切完成。所以,谁若废除这些诫命中最小的一条,也这样教训人,在天国里他将称为最小的;但谁若实行,也这样教训人,这人在天国里将称为大的。」(玛5:17-19)

耶稣有如一位成全旧法律的立法者。他肯定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破坏而是使之更成全。所谓「法律」、「先知」,是指全部旧约和旧约的一切诫命和礼仪。旧约的法律又包括教条部分、教规部分和礼仪部分。耶稣在三年的传教生活中,不断以生活实例来向人解释、补充这些法律教条的不足。

宽恕、和好

「你们一向听过古人说:『不可杀人』。谁若杀了人,应受裁判。我却对你们说:凡向自己弟兄发怒的,就要受裁判;谁若向自己的弟兄说『傻子』,就要受议会的裁判......。所以,你若在祭坛前,要献你的礼物时,在那里想起你的弟兄有甚么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礼物留在那里,留在祭坛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玛5:21-24)

十诫中有「不可杀人」。基督却说:「不能向人发怒」。意思是:不单要尊重别人的生命,更要真正了解他、爱他。他说:如果骂弟兄为傻子,就要受议会的裁判。换言之,不但杀人不可,也不能排斥人,不与他共处,甚至视之为仇敌;要人尽力了解、尊重、宽恕他,重建兄弟的情谊。他说:你到天主台前祈祷,如果心中还对谁不好,不必祈祷,天主不会听。要先去与他和好,恢复彼此相爱的关系,再来祈祷,天主才愿意听。由此看来,基督的要求比过去严格得多,不但要求不伤害人,且要以真实的爱去爱人。

洁身自律

「你们一向听说过:『不可淫』,我却对你们说:凡注视妇女,有意贪恋她的,他已在心里淫了她。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来,从你的身上扔掉,因为丧失你一个肢体,比你全身投入地狱里,为你更好。」(玛5:27-29)

「又说过:『谁若休妻就给她休书。』我却给你们说:除了姘居外,凡休自己妻子的,便是叫她受污;并且谁若娶被休的妇人,就是犯淫。」(玛5:31-32)

上述的两段圣经,都是关系着第六和第九诫的。在此,基督明言:虽是心想邪恶,若不予抗拒,就已不正。他甚至严厉地要求人断绝一切令人失足、犯罪的媒介:剜出那使人跌倒的右眼。基督所强调的是:不只做,或决定做才是犯诫命,连心有动念,故意去想时便即有罪。

以色列人传统可以休妻,基督则说一概不可以。这是为了保障婚姻的一夫一妻制,和指出婚姻的永恒价值。所谓「姘居」,是指那些不合法的结合而言;姘居不是婚姻,理应立即分离。

是就说是

「你们又一向听过对古人说:『不可发虚誓!要向上主偿还你的誓愿!』我却对你们说:你们总不可发誓:不可指天,因为天是天主的宝座;不可指地,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不可指耶路撒冷,因为她是天主的城市......你们的话当是: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其它多余的,便是出于邪恶。」(玛5:33-37)

所有在天主前发的誓,都要兑现。基督认为:不必以天主的名义来发誓,只要是就说是,非就说非便好了。

爱护仇人

「你们一向听说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我却对你们说:不要抵抗恶人;而且·若有人掌击你的右颊,你把另一面也转给他。那愿与你争讼,拿你内衣的,你连外衣也让给他。若有人强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两千步。求你的,就给他;愿向你借贷的,你不要拒绝。」(玛5:38-42)

耶稣对「复仇」的法律,提出了一个「宽恕」的新原则。他特举了五个受害的例子来解释宽恕仇人的程度。虽然,耶稣并未强言这是人必须要强守的诫命,不过,却是修成全德行的劝言。基督在这里所强调的是爱的力量;他反对的是报复的私心;因为私心出于恨,只会加深彼此间的恨。他更说了以下的话:

「你们一向听说过:『你应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他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你们还有甚么赏报呢?税吏不是也这样作吗?你们若只问候你们的弟兄,你们作了甚么特别的呢?外邦人不是也这样作吗?所以你们应该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5:43-48)

耶稣不但说了不可以报复的话,同时要求我们修最大的成全德行--爱护仇人,善待得罪自己的人。一般来说,我们未必有大恶的仇敌,但生活中却有无数自己看不惯的人物,非但不可以接受,有时连招呼也懒得打呢。别人对自己好,当然会不期然地还以爱护感激之情,耶稣说: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必须做到被人忽视、欺负时,仍然对他不起敌意,原谅他,这才是基督徒的真爱人的行为。

以言行事奉主

有一次,当法利塞人质问耶稣,说他的门徒不遵守梅瑟的法律,因为他们吃饭前没有洗手。耶稣便对他们说:「依撒意亚论你们这些假善人预言的真好,正如所载的:『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远离我。他们恭敬我也是虚假的,因为他们所讲授的教义,是人的规律。』你们离弃天主的诫命,而只拘守人的传授。」(谷7:6一8)

外在的法规习俗,有其时代的意义,随时代而变化。为此,耶稣既不要求要改掉,但亦不认为重要,所以,门徒不守,他亦不在乎。他所重视的是内心,是规诫的精神,反之,如果口是心非,或者用规条来掩饰自己的恶行,做表面的功夫,耶稣形容这些人是「用石灰刷白的坟墓:外面看来倒华丽,里面却满是死者的骨骸和各样的污秽。」(玛23:27)耶稣要求言行一致的信徒,他说:「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天国;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玛7:21)

臻于至善

我们不该以「守诫命」为我们信仰生活的目的,它只是一个方法,用来提醒我们生活中当注意力行的事物。故此,为一个谨守法律的人来说,诫命是否存在,全无关系。生活中无论在何时何处,都会碰到困难,都要不断的学习和适应,守十诫只是个最基本的要求,最终的目的是臻于至善,达到至高境界;换言之,是达至全人的成长,使自我及他人的生命都得到圆满的发展,都成为名符其实的天主子女。

结语

守诫命,尽基督徒本分,并非是件辛苦的事,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真义,了解基督徒爱人的精神:本着完全自由的献身和参与,毫无保留的去爱所有的人,我们不但不会斤斤计较做了多少,而且会不惜克苦、贡献一己的能力,去创造一个更圣善、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