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截至2019年7月1日,“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全面铺开,已经有12省市陆续成立了相关协调小组,组建了技术单位与团队;部分地市在省级框架下,对“三线一单”的相关要求进行了细化。

中文名

三线一单

属 性

环保术语

含 义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进 度

12省市成立协调小组,组建技术单位与团队

词性

名词

基本含义

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基本要求,实施严格管控。

环境质量底线:指按照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的原则,结合环境质量现状和相关规划、功能区划要求,考虑环境质量改善潜力,确定的分区域分阶段环境质量目标及相应的环境管控、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要求。

资源利用上线:指按照自然资源资产“只能增值、不能贬值”的原则,以保障生态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利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合自然资源开发管控,提出的分区域分阶段的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强度、效率等上线管控要求。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指基于环境管控单元,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管控要求,提出的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禁止和限制的环境准入要求。

技术指南

2017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印发《“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环办环评〔2017〕99号)。

初步成果

截至2019年7月1日,已经有12省市陆续成立了相关协调小组,组建了技术单位与团队;部分地市在省级框架下,对“三线一单”的相关要求进行了细化。12省市在“三线”分析基础上,综合叠加生态、水、大气和土壤等要素管控分区和行政区域、工业园区、城镇规划边界等,统筹划定了优先、重点和一般三类环境管控单元,共划分综合管控单元1万余个,重点地区空间管控精度达到乡镇及园区级别。针对管控单元,各省市总体采用结构化的清单模式,从省域、区域、市域不同层级,对环境管控单元提出了具体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基本达到了宏观管控的制度设计要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