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安,男,1965年2月生,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北京大学世界史研究院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为东南亚近现代史、华侨华人史。

中文名

吴小安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65年2月日

毕业院校

厦门大学

学位/学历

博士

人物经历

1984年9月-1991年6月,获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学位。

1991年7月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

1993年9月-1995年3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1995年3月-1999年9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1995年11月-1996年3月,中国广东、福建从事田野调查。

1996年3月,1997年3月-5月,新加坡从事田野调查。

1996年3月-1997年3月,马来西亚从事田野调查。

1998年9月-10月,美国耶鲁大学交换博士生。

2000年1月-2001年1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博士后。

2002年1月-7月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2002年10月,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2003年10月,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访问研究。

2004年10月,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访问研究。

2005年2月-06年1月,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资深客座研究员。

2007年1月-07年3月,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2007年6月-07年7月,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资深客座研究员。

2008年8月-2009年2月,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资深客座研究员。

2009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编书籍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优势与挑战》,香港:香港文汇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主编,与吴杰伟合作,并撰文)。

《中国华侨华人学:学科建设与研究展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与李安山、程希合作,并撰文)。

发表论文

试论历史上的东南亚国家与国家形成:形态、属性和功能,载《亚太研究论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辑,页244-264。

1949年后中国的华侨华人政策:东南亚个案(与吴杰伟合作),载吴小安、吴杰伟主编:《中国华侨华人研究:优势与挑战》,香港:香港文汇出版社,2008年8月,页27-49。

福建学与东南亚福建学:个案透视与学术建构,载北京:《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季刊),2005年第4期,页10-21。

遗忘的历史与剧变的现实:中国海外华人双重国籍问题的争论,载《境外华人国籍问题讨论辑》,周南京主编,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6月,页51-72。

殖民主义、本土国家与东南亚华人移民:中国跨国化的一些历史含义,《南洋问题研究》(季刊),2005年,第1期,页80-87。

英暹时期北马地区华人家族历史与权力关系,1857-1916,载《百年回眸:马华社会与政治》,何国忠编,吉隆坡:华社资料中心,2005年4月,页103-126。

现实与历史:郑和下西洋与中国--东南亚关系,载《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王天有徐凯万明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页645-657。

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的反思:东南亚历史研究的视角与经验,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季刊),2003年3期,页19-29。

论美国殖民地统治对菲律宾现代政治发展的影响,载《厦门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论国际联盟的诞生与威尔逊的失败,载《厦门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试论马科斯‘新社会纲领’,载《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第1期

荣誉表彰

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2004年);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7年);北京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成员,2008年);北京市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成员,200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体成员,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年);北京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社会任职

现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世界海外华人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人类学会”旗下刊物《美国人类学家》(英文),“世界海外华人学会”旗下刊物《海外华人研究学刊》(英文),美国《中国历史评论》(英文),美国《当代亚洲研究学刊》(英文),新加坡“南洋学会”旗下刊物《南洋学报》(中英双语),“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旗下刊物《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北京大学《亚太研究论丛》和厦门大学《南洋问题研究》(季刊)论文匿名专家评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