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理论观点,为研究经济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大大拓展了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社会资本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交汇点和纽带,不仅使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人类学家更加关注在传统上经济学家关注的经济增长和市场运行效率问题,而且使经济学家也把研究视野扩大到传统上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研究的人际网络、共同规范、信任和公民社会制度等问题。

中文名

社会资本理论

外文名

Social capital theory

理论作用

解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英文翻译

社会资本理论(Social capital theory)

基本信息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理论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前沿和焦点问题,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学科都从学科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以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社会资本甚至被西方国家的决策圈看成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思路,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国内学者也对社会资本理论做了深入研究,虽然社会资本理论有强大的解释力,但是社会资本理论也有其局限和困境。

发展

关于社会资本理论,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布迪厄是第一位在社会学领域对社会资本进行初步分析的学者;科尔曼对社会资本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帕特南从政治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

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先驱性研究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关系网络,换句话说,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的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而对于声望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这些资本也许会通过运用一个共同的名字(如家族的、班级的、部落的或学校的、党派的名字等)而在社会中得以体制化并得到保障,这些资本也可以通过一整套体制性的行为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在交换中也就或多或少地真正地被以决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因而也就被维持和巩固下来了。这种确定和维持是建立在牢不可破的物质的和象征的基础上的“。[2]

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较系统的研究

詹姆斯·科尔曼(James S.Coleman)以微观和宏观的联结为切入点对社会资本做了较系统的研究。他认为社会资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来研究社会结构。科尔曼指出:“蕴含某些行动者利益的事件,部分或全部处于其他行动者的控制之下。行动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其结果,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不仅被视为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社会资源。”科尔曼由此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

他把社会结构资源作为个人拥有的资本财产叫做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不是某些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并存的,每个人生来就具有这三种资本。其中物质资本是有形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无形的,它们三者之问可以转换。社会资本的形式有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与有效惩罚、权威关系、多功能社会组织和有意创建的组织等。

林南对社会资本研究的新进展

林南(Nan Lin)通过对社会网的研究提出社会资源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林南首先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所谓资源在林南看来,就是“在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经过某些程序而被群体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占有会增加占有者的生存机遇。”他把资源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指个人拥有的财富、器具、自然禀赋、体魄、知识、地位等可以为个人支配的资源;社会资源指那些嵌人于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如权力、财富、声望等,这种资源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必须与他人发生交往才能获得。

社会资源的利用是个人实现其目标的有效途径,个人资源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所能获得的社会资源。在社会资源理论的基础上林南又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源仅仅与社会网络相联系,而社会资本是从社会网络中动员了的社会资源。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林南定义社会资本时强调了社会资本的先在性.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人们必须遵循其中的规则才能获得行动所需的社会资本,同时该定义也说明了人的行动的能动性,人通过有目的的行动可以获得社会资本。

帕特南从政治的角度的研究

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D.Putnam)在科尔曼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从个人层面上升到集体层面,并把其引人政治学研究中,从自愿群体的参与程度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帕特南在《让民主的政治运转起来》中提出公民参与网络。认为由于一个地区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环境,人们容易相互熟知并成为一个关系密切的社区,组成紧密的公民参与网络。

这一网络通过各种方式对破坏人们信任关系的人或行为进行惩罚而得到加强。这种公民精神及公民参与所体现的就是社会资本。在帕特南那里,社会资本是一种团体的甚至国家的财产,而不是个人的财产。帕特南强调,如果认识到社会资本是重要的,那么它的重心不应该放在增加个人的机会上,而必须把注意力放在社群发展上,为各种社会组织的存在留下空间。

社会资本理论运用

解释力

所渭解释力指社会理论对社会现象解释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目前社会资本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经济与社会发展

纳克等人对社会资本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发现一个国家的国民对他人的信任程度越高,国家的国民规范越明确,则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越高,三者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关联。”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

一部分主张“精英再生”理论的学者指出:“那些在传统再分配体制下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精英们会在市场转型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在传统体制下积累的社会资本,并将这些资本迅速转化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用的资源,从而使自己在新的社会中继续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地位。”还有一些学者如安海尔等对德国的作家群体的分层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作家们拥有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社会地位的高低。”

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是社会资本理论应用较早的一个研究领域。人们对社会关系网络在个人求职中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欧美等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较完善的国家里,人们在就业和求职过程中还是会更多依靠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求职者可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来获得信息与帮助,从而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时,对雇主来说,使用社会网络寻找雇员可扩大雇佣范围,保证员工质量。

企业的发展

卜长莉在其《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一书中就社会资本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企业的网络联系可分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内部网络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外部网络主要指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网络这一关系性的社会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条件⋯⋯员工之间、企业之间的信任可以提高参与合作的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质量,影响合作的结构。”。也就是说,信任的程度能影响企的规模,信任也能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社会参与与民主政治

帕特南指出,公民对于公共事物的参与有助于产生自发的社会网络组织及成员间的信任和规范,这是市民社会生存所依赖的社会资本。其他一些学者研究表明,“以社会参与行为和自愿连属组织为代表的社会资本是市民社会的基石,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社会参与和自愿组织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而且可在自发形成的组织活动中自然体验到民主的程序和实质。”

科学与技术创新

许多研究者注意研究了社会网络在科学积累与新思想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指出,科学知识的积累就是新的科学思想在科学家之间的非正式网络联系中进行的。“这种非正式联系或网络被称为无形学院”。“无形学院”的存在实质上是科学共同体中的社会资本存量,它为科学家之间交流、合作提供了前提,从而有利于科学与技术创新。

教育与家庭

科尔曼曾指出,在传统社会中,儿童的成长过程会受到家庭和邻里人的关注,这些构成了儿童成长的社会资本。但随着现代社会结构的变化,父母工作压力不断增加,邻里人际关系逐渐淡漠,儿童所获得的社会资本越来越少,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许多学者也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对子女关心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们学业成绩的高低和在学校里表现的好坏,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农村问题的研究

许多学者对农村的社会资本存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农村的贫富差距拉大,农村社会的社会资本存量越来越少,农村的人际关系观念逐渐淡薄,相互之间的交流与互相帮助越来越少,农村的社会资本不断流失。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团结,对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非常不利。

社会资本理论运用

困境

虽然社会资本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但社会资本理论也有其自身无法解决的困境。

外部困境

现代越来越个体化的社会使得社会资本的形成愈加困难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行为越来越理性化(功利化),使得人际关系趋于淡漠,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大都建立在能否获利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团体、社会、国家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障。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就难以实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由原来联系较为紧密的血缘集体中,正在转移到高度集中化的和越来越城市化的国家集体中。随着这种转移,单个人就越来越脱离了原先密切的、地域性的血缘和庇护群体。在庞大的、高度集中和不断城市化的国家里,单个人在越来越高的程度上依靠自己谋生立业。“

人们拥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为自己做出决断。”此外,个人也越来越多的占有着可供支配的、可利用的资源,人们不愿建立社会资本;当然,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流动增加也使得人们不愿在某个地方对社会资本做过多的投资,人们只是在必要时才对社会资本进行短期的、功利性的投资。总之,现代越来越个体化的社会使得社会资本的形成非常困难,这是社会资本理论的外部困境。

自身困境

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社会资本概念来自经济学,而经济学大都是从是否获利或是否增值的角度来谈论资本。因此引入社会资本以后,人们仍然会在这样的意义上来使用社会资本,这在微观层面上是比较普遍的。微观社会资本经常被用来指能为行动者带来收益的、持续稳定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强调的是个体对有意投资的关系资源的利用。经过社会资本概念的拓展,虽然社会资本不再仅指能为行动者带来收益的、持续稳定的一种社会关系,它甚至上升到了社会规范、文化、信任及社群、团体发展的层面上,但是这样一个来自经济学的概念总会关注社会资本的经济功能。从现有的文献的题目与主题上来看,大多数关注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虽然社会资本的含义已经超越了钱与物的范围,但人们还是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总体来说,社会资本是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有其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