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说你懂日本》,王东着,2010年7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一本让当下日本“全裸出镜”的真实记录,一部快速深入探究日本历史的理性巨着,一个真正能让你的思想HIGH起来的时尚“日本通”手册!。《别跟我说你懂日本》,是一本关于日本生活的短文章的集子,没有太严肃,也决不肤浅,观察细致,温文尔雅,娓娓道来,正好满足知识阶层既要瞧个轻松又要增广见识的需求。中国人与日本人就好比住对门的邻居,你可以不必与其友好到把酒言欢,但假如终日心存芥蒂、怒目以对,还是大大影响生活品质的吧。

书名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

作者

王东

ISBN

9787539938905

页数

232页

定价

26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品牌

中南博集天卷

语种

简体中文

类型

民族文化

内容简介

介绍谈到日本时,我们谈些什么?!拘谨的日本人其实最搞笑;日本才是礼仪之邦;为何那么多人青睐卧轨自杀;情人旅馆是怎么回事;日本女中学生的裙子为什么那么短,还能有多短?何谓“我慢”的文化……

这里,有日本生活的全景展现,这里有夸张而且搞怪的日本男人,和好笑又善良的日本女人,还有在日本吃穿住用行等等风俗……

既熟悉又陌生、既喜欢又不喜欢、向往、隔膜、羡慕、嫉妒、恨……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让我们这样敏感……[1]

本书目录

序:跟着王东读日本

Part1

那群最熟悉的陌生人|钟情于跃轨自杀|还能有多压抑|

日本才是礼仪之邦?|小巧文库本的价值|女中学生的短裙|

跟的就是风|什么都来排个榜|“战斗在一线”的日本老人|

缺乏人情味的日本|不可忽视的暗战|性骚扰的代价|

没实现的幸福|当信仰成为生意|体力活儿|

做人难,做男人更难|黑人和日本人|钱汤|君子之交淡如水|

文字密码|为啥学外语|樱花之美|也许是我多心|既感人也吓人|

日本人的“型”文化|

Part2

走近她,了解她,原来如此|服务之多寡|文士与武士|

与地震同行|两面三刀的日本人|首选职业居然是驾驶员|

从川端到三岛|我骚扰故我在|道即是空|拉面王之死|

性虐|“美国养的狗”|欺软怕硬|寿司为什么这样红|

哪怕附庸风雅|搭讪培训班|间违い|打官司|

爱美的国民|图书馆|风俗|被割裂的古典|国技相扑|

Part3

我和你的距离到底有多远|DNA|母与子|那一场韩流|

日本人是谁|褒贬之间|不孤独的长跑者|医之利弊|

身体之变|实话实说|逃罪之期|萨长之争|

被盗记|流浪者|闇将军和影武者|岛国|

“三神器”的来历|政与教|火灾|漫谈AV|

中古品|顽张って|动漫臧否|广岛和长崎|

看图和说话|UNIQLO能亡国|

Part4

从心开始,品读日本|一亿总玉碎|历史热|

卖水|情人旅馆|双城记|侠、武士及黑道|

游荡少女作家|乱伦和不伦|豆知识|日本无科举|

傲慢是失败之母|“我慢”的文化|日本的中国遗迹|

匠|机器人竞赛|刀|花粉症|从士到魔|

小议日本足球|虚无的萌|县民性|

生活品质高PK浪费|

后记

跋:这本书可是“煎熬”出来的

哇塞!好丰富的“豆知识”啊

编辑推荐

介绍谈到日本时,我们谈些什么?!拘谨的日本人其实最搞笑;日本才是礼仪之邦;为何那么多人青睐卧轨自杀;情人旅馆是怎么回事;日本女中学生的裙子为什么那么短,还能有多短?何谓“我慢”的文化……

这里,有日本生活的全景展现,这里有夸张而且搞怪的日本男人,和好笑又善良的日本女人,还有在日本吃穿住用行等等风俗……

既熟悉又陌生、既喜?又不喜欢、向往、隔膜、羡慕、嫉妒、恨……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让我们这样敏感……

对话作者

什么才是真实的日本

留学并移居日本十余年,由于对日本社会从外到内的深刻了解,对日情感经历了从纠结到平常心的变化,看到国内绝大多数人依然在纠结的情感中挣扎,忍不住挥笔写来。

记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王东:最初写作的动机,是看了学者萧功秦的文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后,惊讶于他走马观花之下就抓住“真实的日本”,当然还有此前白岩松等人的一些论述,引发我去想什么是真实的日本,自己在其间生活有何感受?

记者:书中讲到了日本的跟风意识,其实在中国也是屡见不鲜,比如国学热、养生热……同样是跟风,二国有何异同?

王东:其实跟风这种现象是人类共有的特点,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日本人、中国人也好,欧美人也罢,随着人类文化的日益雷同化和浅薄化,跟风也应当越来越普遍。但是,日本人的一个独特之处是潜意识内强烈的集团性。相对来说,中国人的个人主义观念根深蒂固,如果自己没有得利未必会乐于跟风。

记者:在日本生活了十余年,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王东:我觉得最大的改变或许是不变,也可以说相对而言没怎么变。沈宏非曾经写过一篇《青春收藏家》,就是在说我这种人,离开校园不久便踏上出国旅程,偶尔惊鸿一瞥般回来,转身又离去。仿佛通过了时光隧道,记忆依旧停留在当年的去国前夕,用沈宏非的话说,是替别人完好无缺地“收藏了一整段的岁月青葱”。如果一定要说改变,我想在最初几年比较艰苦的打工生活给了我很多触动。

记者:友人评价你是“一个回不去祖国,又不准备完全融入日本的人”,你认同吗?

王东:倒不是说回不去,肯定要回去,只是会不适应,至于完全融入日本,应该是一个比较难的境界。这样的精神状态,应该说并不舒服,但它的好处是对任何一方都能保持一个类似局外人的观察角度,并且能够彼此对比。在历史上,有些学者、艺术家刻意地追求一种流亡(不一定有政治寓意,有时就是客居)的处境,就是为了坚持这个角度吧。

记者:日本让你最着迷的地方是什么?感受到的最大冲击点是什么?

王东:让我最着迷的还是中国,所以就有了“曾经沧海”的感受,很难再移情别恋日本。在价值观方面,对我冲击比较大的或许是勤劳勇敢。从小接受的教育说我国人民勤劳勇敢,但在日本人身上体现出的勤劳勇敢让我感受颇深。譬如我在书中提到的日本人的不服老。说到不适应,首先就是食物,我永远都不能接受寿司生鱼片之类的生食。

记者:有读者评价说“阐释不够通透”,你自己觉得还有哪些遗憾和不足?

王东:我未曾专门研究过日本文化,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广泛细致,自然“阐释得不够通透”。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日本人的生死观、美学观,都能写出学术大部头的题材,我很希望中国能有这样的着作出现。拙文的遗憾和不足,大概也就在浅谈辄止,一千余字而已。如果能有读者在阅读后对某个问题感兴趣,进而深入琢磨,拙文就有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从个人体验的角度,给国内的读者介绍一点日本风情,也觉得有些微的意义吧。

记者:接下来还有怎样的出书计划?还将对日本的哪些方面做阐释?

王东:这本书完全是无心插柳,因为我认真写作的文字从来都没想过能够出版发行。如果可能的话,那么我会写一写历史题材,这是个被糟蹋得比较悲凉的重灾区。至于日本,或会用同样的体裁继续写些短文,只是希望书名能尊重我的意见,最好叫做:我可不敢说懂得日本。

相关评价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是一本关于日本生活的短文章的集子,没有太严肃,也决不肤浅,观察细致,温文尔雅,娓娓道来,正好满足知识阶层既要瞧个轻松又要增广见识的需求。可是出版方好像只看好年轻人市场,非得用这种书名不可。这本书,相当不错,这是真的,书跟女人一样,看衣服,看皮儿,不顶用,瓤好才是真的好。——专栏作家李海鹏

中国人与日本人就好比住对门的邻居,你可以不必与其友好到把酒言欢,但假如终日心存芥蒂、怒目以对,还是大大影响生活品质的吧。搬家是没可能了,要提高生活品质唯一的途径是更多地认知对方——别忘了带上诚意。何况,认识邻居也是认知自身的途径。王东的书,至少给出了对日本的解读方式,而且在可读性与理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虽然不是一本可以体现作者学识的理论着述,但那种叫作功力的东西还是隐于一篇篇小文的深处。集13年的观察、体验于一册,文火熬之,应该算是浓汤煲了。——媒体人关军

序言

跟着王东读日本

李海鹏

我住在第十宿舍,王东住在第七宿舍,我在中文系,他在法律系,我们志趣相投,相互攻击,真挚的友谊像窗外的枝桠一般自然生长。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段,我们浑然不觉辽宁大学已经为我们悄然注入了放肆的基因。那也是东北文化的特征之一。我们多少都有点儿玩世不恭,这么说还是客气的,实际上是有点儿不知尊重为何物的狗杂种习气。当然,我们对文学大师们满怀敬畏。这是一点珍贵的滋养,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中去芜存菁,变成好人,直至放肆无忌也显露出有益的一面。惟独王东是我们中的特例。早在20岁,他看上去就像个正人君子,实在是太早了些。论心千古无完人,其实他也常讲流氓话,但他克己复礼是真的。他是个尊重父母的家伙,按我的意见,尊重得过分了,毕业后遵从父母的意愿去了日本,又不停地思念着几个故友和文化意义上的故国。如此一来,这个正心诚意、博览群书、富有见识的人,一晃儿已在东京工作了15年。他孤独地走在雨中的池袋,烈日下的六本木,因地震而瑟瑟颤抖的秋叶原,从不忘悉心观察日本高中女生们短裙与长袜之间的那一段“绝对领域”。我的意思是说,对于日本,王东是可以替代我们自己的眼睛的素质精良的体察者。他这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阴差阳错,没有像别人一样用来争名夺利,醇酒妇人,也没有像他自己曾经期许的那样横扫文坛,气吞万里如虎,都用来认识这个让中国人感情复杂的岛国了。

他对我们每个朋友都怀着爱,他聪明却从不滥用他的聪明,他的道德感比我们的加在一起还多。简略地说,这就是人杰嘛。这样的人,合该写更重要的书。可是天知道为什么,如今他娓娓道来地写了这些关于日本的文章。我读了之后,感慨于他涉笔成趣,写得地道,把自己的15年的漫长时光变成了我国的一笔资源。可我又为他自己考虑多过其他,我会想,这值得不值得?

有句北京话叫“门清儿”,王东对日本就“门清儿”。早在上学的时候,他就兴趣广泛到芜杂的地步,小说、戏剧、诗歌、电影、音乐、宗教、历史、政治、军事乃至汉娜•阿伦特和海德格尔的奸情,举凡人类生活的边边角角,无不涉足其间。到了日本之后,不管什么行业,从色情业到政治,他都插一腿,搂一眼。这就叫见识吧?还有一点更重要,就是他能看得透彻。他学识丰富,又擅用思维工具,这才是超出一般人的地方。一个可以很好地介绍日本是怎么样一个国家的作者,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不管怎么说,对中国的未来而言,日本是个绕不过去的国家。

有些人有个说法,叫“中日必有一战”。我不谈预测历史是否合理,只是想,如果这个说法背后衔接上“晚打不如早打”,就太危险了。我们姑且野蛮一把,把现代文明准则抛在一边,单论打了会怎么样——说这些话的人,可有答案?换言之,他们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将跟谁打?

好多年前,王东就对我说过,对待日本,中国的真正问题不在于所谓的仇日、畏日或者亲日,而在于不知日。这样的认识,一百年前就有人有过,可是如今景况,依然如故。我们常对日本不服气,可是搜罗理由,有什么呢?再说不服气顶什么用?当年深谙外情的李鸿章说,不能打,打也要缓着打,请俄英调停以待新舰到港,结果慈禧不服气,奕譞、翁同龢等人更不服气,战火立燃,以至甲午惨败,同治中兴的果实复灭无存。国运毁尽,厄运如多米诺骨牌,波及今日。不知日之祸,一至于此。下关的春帆楼是《马关条约》的签订之地,2005年夏天,我站在那儿,读了伊东已代治撰写的碑文,先是“清廷急遽请弥兵”,李鸿章前来谈判等等,结尾说:“呜呼,吾国今日国威之盛,实滥觞于甲午之役。”我们是有自尊心的中国人,一字一句读下来,你说是何心情呢?

时值炎夏,林间蝉声大噪,我更料想,勉力支撑危局的李中堂,当年来到此地,已经73岁,被日本刺客劈面一枪,日记中说疼痛难忍,而日本人逼迫甚急,又是什么心情呢?李鸿章说,“此血可以报国矣。”我的心情,那会儿就叫感慨万端吧。一个国家,让它的全权代表混到这个份上,尊严是完全谈不上了。这个国家的后代,怎能不督促自己有点儿出息呢?

唐德刚先生说晚清,“该战而不战,不该战而战。”这就叫进退失据。何以如此呢,我看一是我们自己不行,二是我们不知道人家有多行、哪里行。有了第二条,第一条断然跑不了。这是陈年旧事了,可是我们知道,中国从来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旧事。历史总是去而复回的。因不了解日本而导致方寸大乱,过去有,未来未必没有。这算是危言了,目的却不是耸听。我们的国家要有出息,固然需要勇气,但更重要的是不愚蠢。假勇敢而真愚蠢的事已经太多了。

我们为什么不了解日本?过去不论,单说现在。粗浅而言,我猜我们的知识分子读者大多只读过三本正式地介绍日本的书,一本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一本戴季陶在《日本论》,再加上某册关于日本生活的有趣的流行读物。一般读者则顶多看看漫画和村上春树。在学术研究和智库的层面,我也略有了解,印象是,我们的对日研究也深陷到普遍性的学界弊端之中,做学问不能正心诚意,而且思维老旧,政治束缚太多。资中筠先生(女)就说,“中国对日研究始终不甚发达,总是停留在大而化之的浅层次。”百年已逝,我们还在浪费时光。

王东这本书,技术出色而界面友好,我们正好拿来增广见识。他讲的是他对日本及其国民的印象、故事,内里却是专业人士的眼光。外国人看中国,常觉得魔幻,我们自己看中国,也觉得魔幻,却明白一切皆有理路。这本书的好处,就在于让我们获得身在其间的视角,一旦读完,顿生“日本人是这么回事儿”的认识。能将精准的认识置于细节之中,算是一项成就了。

“对每个朋友都怀着爱”,就是王东让我写序的原因。他就是想我和关军的文字出现在他的书上。对于日本,对于中日关系,王东比我专业万倍。我在这儿出现,仅仅是因为在青春年代与他有缘相逢。

当年他常来第十宿舍下围棋,下完就惬意地侮辱我,因为他总会赢。不过总的来说,他是温文尔雅的君子。别人常常对任何事信口开河,他则沉稳多思,那时我就发现,当我们谈到什么时,他总是深思熟虑,随时凝练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他苦读不辍,对新锐的知识永远敏感。他是第一个向我介绍博尔赫斯、格雷厄姆•格林和布鲁诺•舒尔茨的人,这在今天都是平常名字了,当年可了不得。至今我还记得《玫瑰色街角的男人》带给我的小小冲击。那会儿你连博尔赫斯和舒尔茨的书都找不到,只能在图书馆的期刊中搜寻零散的翻译篇目。它们藏在各种奇怪的犄角旮旯里,我一篇都找不到,可是王东总能像只猎犬一样找到每一篇。这大概得益于他是一个侦探小说的贪婪读者。没错,他是个广闻博识、兴趣泛滥如洪水的人物。这样的人,当他正值20岁、22岁的年岁,自然充满豪气,志气不凡。那时王东总是说,将来他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至于我,可以做他的嘉宾,或者做记者给他照相。这话我可不要听,不是因为他把我置于一个次要的位置,而是因为听了豪言不好意思。可是他特别好意思说。

这样一个人,去了日本,他的志向就与他的题材阻隔了。如今他写了这样一本小书,这本小书就占了便宜。它也卖时价是不是?并没有因为作者的见识文笔而多卖两块。等什么时候再见到王东,我要报复他,如果他不为当年视我为扈从而道歉,我就要在北京的某间饭馆里给他举行一个颁奖仪式。你知道,玩笑精神正是岁月的赐予。至此我感慨已多,刹住了,你买了这本书,等不及看正文了。希望王东的这些累积了15年的经验和更久的见识的文字广受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