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男,汉族,1961年出生。书香世家,其父亲杨海寿为天文学家,生前是北京大学教授。杨强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新明工程学讲席教授、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系主任,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他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国际专家和领军人物,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做出了杰出的服务和贡献,尤其近些年为中国人工智能(AI)和数据挖掘(KDD)的发展起了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

他于2013年7月当选为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院士,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之后又于2016年5月当选为AAAI执行委员会委员,是首位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AAAI华人执委。2017年8月他当选为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国际人工智能领域创立最早的顶级国际会议)理事会主席,是第一位担任IJCAI理事会主席的华人科学家。

中文名

杨强

出生地

北京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研究领域

机器学习

人物经历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系教授, IEEE Fellow,IAPR Fellow, AAAS Fellow 和ACM杰出科学家。[1]

教育经历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经CUSPEAProgram赴美留学。

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于马里兰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和天体物理学硕士学位。

1989年于马里兰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任职经历

1989-1995,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系任助理教授及副教授。

 1995-2001,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机系任副教授及正教授,并担任NSERC产业研究主席。

 1999-2000,于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访问研究员。

 2001-2013,于香港科技大学(HKUST)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任副教授、教授。

 2009年,创建ACM刊物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TIST) 任首届主编。

 2010年任ACM数据挖掘大会程序主席(ACM KDD 2010 PC Chair)。

 2011年至2017年,任国际人工智能协会(IJCAI)常务理事 (Trustee)。

 2012年任ACM 数据挖掘大会主席(ACM KDD 2012, General Chair)。

 2012年至2015年,出任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创始主任。

 2013年,任ACM智能推荐大会大会联合主席。

 2014年,任中国人工智能协会 (CAAI) 常务副理事长。

 2014年,和得意门生戴文渊联合创建第四范式公司,担任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2014年,任香港科技大学新明工程学讲座教授。

 2015年,任国际人工智能大会程序主席(Program Chair, IJCAI 2015)。

 2015年,出任“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WeChat-HKUST Joint AI Technology Lab,WHAT LAB)主任。

 2015年,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系主任。

 2015年创建IEEE刊物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 (IEEE TBD) 任首届主编。

 201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创建大数据研究所。

 2016年,任ACM数据挖掘中国分会(KDD China)主席。

 2016年,任国际人工智能促进会(AAAI)常务执行委员会委员(AAAI Executive Council)。

 2017年,任IJCAI国际人工智能大会评奖委员会主席 (Award Committee Chair of 2017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7年,任IJCAI国际人工智能大会理事会主席

 2017年,当选ACM Fellow。

研究方向

杨强教授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自动规划。

主要贡献

迄今为止,杨教授已发表逾400篇关于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方面的论文,引用超过20000次。

2004和2005年,杨教授的研究团队连续获得ACM KDDCUP国际数据挖掘竞赛冠军。

在全球范围内,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的院士(Fellow)是人工智能界的最高荣誉,以奖励少数在该领域作出重大及持续贡献并取得非凡成就的学者。在2013年7月举行的第27届先进人工智能(AAAI)大会上,杨教授被推选为AAAI 院士,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此后于2016年5月,杨教授又当选为AAAI执行委员会委员,是首位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AAAI华人执委。

此外,杨教授还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院士,以及美国计算机学会(ACM)杰出科学家。

杨教授曾担任ACM KDD 2010 会议的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并于2012年在北京举办的ACM KDD 担任会议主席一职,还在2015 IJCAI中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同时,他还担任过多个会议的主席或联合主席,例如:ACM IUI 2009、ACM RecSys 2013和 IEEE Big Data 2013等。此外,他还主持了多个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评奖委员会主席,包括2017年的ACM SIGKDD长期贡献奖、2017年的IJCAI人工智能奖,以及2017年的IEEE AI ten-to-watch奖。他是ACM智能系统和技术期刊的创刊主编,该期刊已成为ACM历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期刊之一。另外,他也在IEEE 创建了大数据期刊并担任主编。

2017年8月13日,在加拿大举行的第22届ACM SIGKDD国际会议上,杨教授获颁2017年SIGKDD杰出服务奖,他是该奖项的第16位得主。其原因为:杨博士是中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SIGKDD事业的支持者和组织者,在他领导下,SIGKDD在2016年初开启中国分会,大力促进了SIGKDD在中国的发展,为中国工业和学术界之间架起桥梁。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研究范围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其应用前景同样是一片光明。在这一大背景下,杨教授也积极投身于应用领域,参与了不少新型应用型研究。

获奖记录

2017年6月,“第四范式”获《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双料奖项:杨强教授荣膺“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而“第四范式”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文渊,获评“年度科技型企业家”。